南通中院建立“问题台帐销号制度”狠抓整改落实
作者:顾建兵 发布时间:2009-08-20 浏览次数:628
本网南通讯:为了切实增强法院各部门整改落实工作的责任感,有效防止整改落实工作图形式、走过场,日前,南通中院建立了专门整改台账,对梳理查摆出的问题,分类逐项建立解决问题台帐,力求把社会高度关注、党员干警迫切要求、影响法院科学发展的问题,集中精力解决好。
一是明确目标,建立“整改台账”。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中排查出的“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自觉性还不够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解决涉诉难题的机制还有薄弱环节、工作保障机制尚需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和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等问题,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分项,编号登记,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涉及9个方面、43个整改项目的整改方案。院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明确专人逐一列出长期、中期、近期整改台帐表,对近期整改成果情况、中长期整改任务的落实、整改工作的总体进度和整改的计划措施等进行了建帐,做到整改落实的内容、整改的措施、整改的责任,整改的时限“四个明确”,为了按时保质完成整改任务,
二是跟踪落实,建立“销号台帐”。对整改的问题,列出清单,逐项登记,实行全程督促、跟踪督办和挂帐督办,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并限期整改,逐级建立“整改责任卡”及“整改工作督查卡”,及时了解整改工作进度、难点、亮点和意见建议,掌握工作动态,加强检查指导、督促落实,做到整改一个问题、核销一个问题,确保销号台帐中“帐”“实”相符。目前,该院近期“挂号”备案的整改问题22个,已经整改13个,9个正在整改之中,已经整改的内容涉及法院服务大局,解决涉诉信访、解决法院司法便民举措不够到位、解决法院清理执行积案不到位等制约法院发展瓶颈的重大问题。需要中长期整改问题6个,已将其纳入专项规划和工作计划,院党组和各部门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予以分步解决。
三是着眼长远,建立整改长效机制。为了从机制上解决影响、制约法院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整改活动中,院党组积极探索建立了五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并已初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推出诉讼便民新机制。该院在立案庭成立了诉前调解中心,只要当事人双方同意,案件在立案前都可由诉前调解中心先进行调解,法院依规定给予减免诉讼费。调解中心运行以来,目前已接待当事人20多人,并已成功调解一批案件;编印了《诉讼便民100问》,从民事诉讼风险有哪些、如何确定案件管辖、如何交纳诉讼费等十个方面为当事人进行诉讼指南。二是构建多方联动的执行新机制。积极与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依法打击抗拒人民法院执行违法犯罪行为的联合通告》,制定了《阳光执行直通车规定》,从6个方面保障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全市法院执行清积率达100%,受到中央督察组的高度肯定。1-7月份全市法院执结案件13836 件,同比增长3.62%,执行标的额超10 亿元。三是推出应对金融危机新机制。出台《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十二条意见》等指导性文件11份,组织编印《全市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典型案例汇编》,深入江苏九鼎、东源、鑫缘集团等百家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助解企业发展难题。去年以来,南通市委罗一民书记、市政府丁大卫市长等领导先后15次作出专门批示,充分肯定了法院主动服务地方大局的做法。四是推出信访工作新机制。出台了《全市法院涉诉信访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将重点涉诉信访、生效案件的初信初访和重信重访以独立信访案件形式,纳入本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将信访息诉作为信访案件的结案标准。今年1-7月,全市法院共息诉上级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20 件,占全部案件的33%,一批上访老户案件得到彻底化解。五是完善“诉调对接”新机制。全面推广海门诉前调解经验,进一步完善“六位一体”的医患纠纷调处新机制、完善特邀调解工作机制,向工会、妇联、消协等社会组织延伸拓展,有效实现社会调解资源的有效融合。今年1-7月份全市法院案件调撤率达72.96%,在保持全省第一的基础上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