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通讯:自今年3月中旬南通中院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该院牢牢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是要取得实效”这一原则,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边整边改,以实际的整改行动来彰显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多次受到市委指导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在坚定人民法院政治方向上有了新的提升。通过认真学习调研、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和党组民主生活会,该院党组一班人法院如何保持科学发展形成了以下四点共识:一是人民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三个至上”作为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确保人民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二是人民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实现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衡量标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三是人民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围绕“两个更好”,即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动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人民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创新推动法院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机制,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法院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而实现法院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通过市领导和党校专家为全体干警讲解辅导金融危机以及南通经济的发展对法院工作带来的新的机遇,使全体党员干警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增强了科学把握法院工作规律,准确定位自我,积极纠正问题的紧迫感。

二是明确发展思路,在依法服务大局上有了新的提升。该院领导班子在综合分析查找出的法院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自觉性还存在差距这一问题时,感到近年来尽管中院党组在这方面抓得比较主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发展总体还不平衡,特别是在实践中,审判服务大局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自觉地落实到审判工作具体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此党组在科学分析市情以及院情的基础上,对法院如何发挥审判职能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进行了总体部署。院党组要求每名法官在日常审判工作中要自觉把司法审判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以及全市工作大局之中,紧扣“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工作主线,有效落实“三保”机制。中院及时成立了宏观经济形势司法应对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网络。先后就依法服务“两个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平安南通、法治南通,制定出台一系列文件。出台实施了《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十二条意见》等指导性文件11份,发出司法建议158件,为危困企业排忧解难。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依法挂钩帮扶有前景的400家中小企业渡难关、保增长;深入江苏九鼎、东源、鑫缘集团等百家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助解企业发展难题,赢得企业的普遍欢迎。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面临的新问题进行调研并发出司法建议,实现了全市3000多家规模企业95%以上订立劳动合同,最大限度地压降企业因不规范的用工行为遭致损失的风险。建立健全服务发展“五项机制”,依法妥善审理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纠纷9469件,解决争议标的5亿多元;审理劳动争议案件1738件,同比增长155.4%;妥善处理宝港油脂、南天集团等企业破产案件16件,盘活资产3.9亿元,实现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经验,得到市委、省委政法委、省高院、最高法院巡视组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今年6月,在南通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庆功表彰大会上,该院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立案庭副庭长杨志南和海安法院曲塘法庭审判员孙翠燕被授予南通市“十大平安卫士”荣誉称号并被荣记个人二等功。

三是聚焦突出问题,在完善工作机制上有了新的提升。一是推出诉讼便民新举措。为有效降低诉讼成本,缓解法官工作压力,该院在全省法院率先成立了诉前调解中心,并配备了三名专职调解员。只要当事人双方同意,案件在立案前都可由诉前调解中心先进行调解,法院依规定给予减免诉讼费。调解中心运行以来,目前已接待当事人20多人,并已成功调解一批案件;为方便群众诉讼,立案庭编印了《南通中院诉讼便民100问》,从民事诉讼风险有哪些、如何确定案件管辖、如何交纳诉讼费等十个方面为当事人进行诉讼指南;执行局制定了“阳光执行直通车”规定,从6个方面保障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增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透明度。二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民二庭精选了在学习实践活动调研中发现的全市法院审理的21个典型经济案例,组织编印了《全市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典型案例汇编》,每一个案例都有该案的基本案情、裁判、背景、措施及点评五个部分组成,整个汇编3.2万字余, 充分体现了当前因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引发大量矛盾纠纷,对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以及全市法院为之采取的应对措施,进一步为全市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三是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机制。加强源头治访工作,审判管理办公室出台了《全市法院涉诉信访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将重点涉诉信访、生效案件的初信初访和重信重访以独立信访案件形式,纳入本院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定信访案件由立案庭统一立案,统一调度,相关部门分工办理,院庭长审核把关,上级机关确认,审管办扎口报结,将信访息诉作为信访案件的结案标准;制定了《院长接待暂行办法》,落实院长接待日制度,从制度上形成化解涉诉信访难题的合力。今年1-7月,全市法院共息诉上级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20 ,占全部案件的33%;进京访人数25人,同比下降了41%。一批上访老户案件得以化解,受到省法院和市委政法委、信访部门的高度肯定。四是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不断完善以法官为重点的干部业绩档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审判质量效率效果评估体系,建立中层干部选拔遴选制度。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法院“五个严禁”规定,向社会公布具有24小时自动接听功能的举报录音电话和举报电子邮箱;给每名干警家属寄发《致干警家属的一封信》,告知法院执行“五条禁令”的情况及具体内容,请家属配合支持法院加强对干警的教育和监督;随案发放一份“五条禁令”监督卡,向社会聘请廉政执法监督员,在本院所有审判执行部门设立廉政监察员,加强对重点审判部门、重点案件、重点人员的跟踪监督。五是“诉调对接”机制得到新拓展。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六位一体”的医患纠纷调处新机制、完善特邀调解工作机制,向工会、妇联、消协等社会组织延伸拓展,全面推广海门诉前调解经验,有效实现司法资源、专业资源和社会调解资源的有效结合。今年1-7月份全市基层法院民事一审案件增幅比全省法院少9%,刑事、行政一审案件同期相比下降18.46%,有效促进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调研南通“大调解”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南通法院诉调对接“南通模式”在平安南通、法治南通创建中的创新之举,称法院“为南通夺取‘长安杯’功不可没,卓有成效”。

四是激发工作热情,在审判执行工作上取得了新的提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院注重通过抓好学习调研这一重要环节,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开展调研相结合、座谈交流与专题演讲相结合等多种学习形式,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警进一步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解决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广大党员干警都能自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剖析思想认识,查找不足,积极为法院的科学发展出谋划策,全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氛围空前浓厚,广大党员干警的工作自觉性有了大幅提升,法院审判绩效主要指标取得了新的成效。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全市法院审判质效指标运行相比以往更加健康、稳健,是审判工作运行在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新收各类案件47388 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57%。面对繁重的审判任务,全市两级法院广大干警积极作为,共审执结38460 件,同比增长2.45%。审结民事案件23625 件,同比增长3.6%,其中民事案件调撤率达72.73%,同比上升0.98%,位居全省法院第一。行政审判审结一、二审行政案件270 件,一审案件撤诉率达到52.17%,同比上升5 个百分点。全市法院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成效明显,全市通过排查有财产可供执行的707件积案全部执行完毕,清积率达100%,受到中央督察组的高度肯定。1-6月份全市法院执结案件12706 件,同比增长3.58%,执行标的额超10 亿元。全市法院审判质效指标跃上新台阶,与去年同期相比,市中院有15 项、基层法院有14 项质效数据实现了新提升。在14 项基础指标和13 项分析指标体系中,中院有9 项、基层法院有14 项名列全省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