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三点一线”的基层法院司法为民新格局?南通港闸法院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有声有色有实效
作者:钱徐宁 发布时间:2009-08-14 浏览次数:571
本网南通讯:自响应最高院号召,积极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以来,南通市港闸区法院党组始终在思考:什么是“人民法官为人民”?人民法官究竟应为人民做什么?基层法官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在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中,港闸法院逐个落实措施,逐个解决难题,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为主线,探索“三点一线”的司法为民新格局。
以人民的司法需求 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
港闸法院院党组一致认为,要真正做到“司法为民”,首要前提是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要弄清楚人民究竟需要法院做什么,需要法院为他们解决什么困难。因此,党组决定,彻底改变当前法院和法官“高高在上”的工作模式,更新与基层沟通模式,埋下头去,俯下身去,听取群众呼声,以人民的司法需求作为法院工作的第一信号。
第一步:化被动为主动,听取基层声音。“您认为目前到本院打官司方便吗”、“您对本院工作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您认为本院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这是港闸法院“法官怎样为人民”调查问卷中的题目。为多方征询民意,该院撰写了涉及法院审执工作、服务大局、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调查问卷800份,分发至辖区内各乡镇街道、机关、企业、社区。在调查项的设计上,不回避问题,不躲避风险,力求深度调查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着力查找该院在为民司法上的盲点和薄弱环节。
第二步:化整为零,多方走访。为有效增强听取意见的针对性,分管院长带队,庭室负责人全体参与,在全区开展“联系机关、联系乡镇、联系企业”的“三联”行动,分条线展开广泛交流,建立起了对口、双向、深入的沟通渠道。在法院就如何为民司法、服务发展等问题,专程至港闸区工商联征求意见时,工商联主席 深有感触:“从主动参与倾听人大代表审议工作报告,到主动上门征询司法需求,港闸法院听取民生的工作正在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第三步:化短期为长效,深入制度。为突出体现“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的长效性,港闸法院制定《强化沟通协调的实施细则》,把“听取群众呼声”以制度形式予以固定。拓展沟通渠道,推出“三联”计划,即联系企业、联系机关、联系社区,指派专人每月蹲点基层,围绕法院各项工作及时收取信息;定期向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及各街道发送法院工作简报,确保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时、全面地了解法院工作动态和我区司法形势。
以提升为人民服务能力 作为法院建设的着力点
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法官素质不高或层差不齐的占20%,40%的人认为法官队伍最大的问题是法学理论功底薄弱,法官工作态度高傲、不耐心也是突出的问题。统计数据清楚地反映出法官为民司法的能力和作风,与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间的差距。有效转变作风,提升为民能力,成为法院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
肖红波是港闸法院民一庭助审员,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以来,他切身体会到了自身和周围的大变化:“通过‘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的开展,对法官与人民的鱼水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增进与人民群众同进退的朴素情感有了感性认识,对提高为民司法能力和效率有了理性思考”。
??以智商解法结:各庭室专门开展了“我怎样为民”大讨论活动,结合本部门特性,在如何创新为民举措上,集思广益;每周五下午被确定为固定的学习时间,学习有了制度保证;新老审判人员间建立一对一“传帮带”联系,老审判员进行业务指导,把关法律文书,指导案件调解,督查审理进度,业务骨干成为提升法官整体司法能力的中坚力量;部门之间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出台综合部门法官挂庭办案制度,有效缓解人案矛盾,减轻一线办案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以情商去心结:院里举办调解经验交流会,开设诉讼心理咨询课堂,聘请心理学专家,讲授诉讼心理学理论,帮助法官掌握与群众沟通、实现心理干预的技能和策略,着力培养法官的调解艺术。
??以德商化症结:组织青年法官开展“情暖夕阳”、“访贫问苦”活动,到敬老院、特困户体验群众疾苦,真正体会“人民法官”的含义,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借助电台、报纸等媒体,对外公示全院干警的照片、姓名、职务和“五个严禁”规定,并公布举报电话和有奖举报承诺,接受人民监督。
以让人民满意作为 推进人民司法的落脚点
“人民满意与否”被港闸法院确立为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的第一标准,在全院内大力倡导“贴近式”审执模式,着力拉近老百姓与司法的距离,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贴近民情”的诉讼。
下午5点下班前,调停中心法官黄立威接到一借贷案件原告陈某的电话,称其费尽周折终于找到长期在外逃债的被告魏某,希望法院能够赶快派员主持调解,同时提出由于魏某惧怕到法院,故希望法官能够在法院外主持调解。得知消息后小黄马上携带电脑、打印机,驱车赶赴约定地点,立即在一居民楼内展开调解。直至晚上9点,滴水未进,终于将涉及原、被告及其他当事人的2起借贷纠纷达成调解协议。调解结束后,当事人多次提出要设宴招待以示感谢,但均被办案法官委婉拒绝。
开展巡回审判,是该院近期重点推进的便民诉讼措施。活动开展以来,该院相继将巡回法庭开到田间地头、村委会、交巡警支队、监狱、看守所等场所,巡回法庭案件调撤率达100%,既很好地实现案结事了,又达到结合风俗人情宣传法治的社会效果。
??“贴近民生”的执行。
08年9月,南通某农业机械公司濒临倒闭,欠付工资,公司老板弃厂潜逃,大批债主上门讨债。51名农民工集体通过劳动仲裁讨要工资款获支持,法院应申请启动非诉执行程序后,陆续有多人凭生效法律文书到法院要求一并执行。通过及时评估、拍卖机器设备,筹集执行款30余万元,为真正关注一线民生,切丝解决农民工的生计问题,法院将拍卖所得执行款大部分优先支付给了51名农民工。
历经3 个多月的奋战,港闸法院在全市率先取得清积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结案标的达276.8万元,清理结案率为100%。完成清积任务后,突出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成为港闸法院执行工作体现“为人民”的切入点。针对涉及生计困难、年老、残疾、家庭负担承重等情形的当事人,执行局通过优先执行、突击执行、提供司法救助等举措,大力保障民生。
??“贴近民意”的信访。
该院迅速出台《院长预约接待暂行规定》和《庭( 局)长信访接待规定》,将庭室负责人确立为信访第一责任人,确保来访有人接、来信有人回、有求必有应、有应必及时。5月 日,港闸法院组织院长大接访,对重点信访案件现场听取上访人的来访要求,对合理的请求与相关部门协商,尽可能地予以解决,对无理缠讼、闹访的,根据涉诉信访案件终结机制及时予以有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