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徐州讯:江苏省睢宁法院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以创建文明窗口单位为契机,要求建设阳光、文明“两庭”,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开、便捷和公正。

阳光诉讼,老百姓心里踏实了。该院将立案庭、人民法庭视为与人民交流的窗口,在这里能更多、更真实地倾听人民的声音,反馈人民对司法的需求,是法院工作的晴雨表、温度计。“立案工作的好坏与法官态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的形象”陈英波院长强调说。该院要求接待干警一律着装上岗,文明接访,耐心解答,诚心说理,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关怀并实行首问负责制,不让群众多走一个门,多跑一步路。同时,该院还推行“阳光诉讼”,在立案大厅显著位置,设置导诉台,公开案件立案条件和办理流程,并公示所有案件立案收费标准,坚持按规定发放诉讼须知、风险提示,详细列明诉讼需要注意的问题,立案必须的手续等,现在当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心里踏实多了。

绿色通道,老百姓和人民法官的心贴得更近了。该院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并适当倾斜,专门针对农民工讨薪、劳动者维权、追索伤残赔偿金等案件当事人开辟诉讼“绿色通道”,实行立案、审理和执行“三优先”;对老弱病残、低保失业人员以及确无生活来源的群众,采取诉讼费用缓交、减交或免交等措施; 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根据其预约,主动上门为其办理立案手续,或根据双方当事人要求,上门进行诉前调解工作。

就地办案,照样保证形式公正。该院要求行使审判职权时必须保证形式公正,如开庭时必须按规定着重,不允许着便装;言语要规范、文明,不能让一方感受偏袒法官对方等,即使该院下辖的四个人民法庭也不例外,人民法庭的法官即使在外巡回办案都能保证按规定着重、佩戴小徽章,切实让老百姓感到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