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通讯:30年无一起严重违纪事件,无一人受党纪国法处理,连续两届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多次获“省人民满意法院”“省文明法院”、“省创安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在南通市港闸区人民法院成立30周年之际,记者专程赶赴采访,探究他们是怎样取得这些荣誉的。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宋石这样说:从政没有廉洁,等于没有脊梁;法官没有廉洁,危害不可估量;廉政,是产生威信的土壤,是呵护正气的屏障,是抵抗歪风邪气的铜墙……

零投诉,源于毫不含糊的铁腕治警

早在几年前,港闸法院就通过媒体公开承诺,社会各界如遇该院干警有五项不良情形之一的欢迎举报、监督,一经查证属实的,将按照不同标准给予举报人1000元至5000元的奖励。这一被外界称为“悬赏‘捉腐’”的有力举措,对于加强干警队伍的廉政建设、确保司法公正起到了重要作用。自2006年以来,该院一直保持着群众对干警廉政问题的零投诉。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斌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专门表扬了港闸法院的做法,并指出:“就是要像这样铁腕治警。”

许多案件的当事人对该院纪检组的领导说,你们的法官案子办完了,给烟不抽,送钱不收,就给你们送面锦旗表表心意吧!近几年,挂在港闸法院里的近百面锦旗,每一面都凝聚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2009年的1月,辖区内的达美公司起诉某机械厂要求赔偿损失32万元。双方于2006年签订了租赁厂房的协议,协议期间,达美公司为瑞祥公司加工定作32万元的模具,但未交付。而机械厂在达美公司歇业期间擅自将模具让瑞祥公司取走。为此,达美公司提起诉讼。审理期间,机械厂则反诉要求支付房租20万元和违约金 15万元。双方矛盾尖锐,一触即发。承办的顾法官在庭审结束后立即提出了调解方案,但机械厂并无调解诚意,扬言将官司打到底。达美公司代理人在给顾法官的的材料中,悄悄夹了一个装有10000元的信封。顾法官阅过材料,将信封退给代理人并狠狠批评了他,随后两次专门列席机械厂为此纠纷召开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释法明理,该厂最终明白了利害关系。在顾法官的主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书并自觉履行,纠纷圆满解决。事后,机械厂将一面“执法如山,公正廉洁”的锦旗送至法院。

公生明,廉生威。在廉政问题上,法院领导班子让法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为院长,宋石的同学、朋友、亲戚、老同事很多。要求说情的、过问的、帮忙的等等,也无法统计。“我要是收了你的礼,替你去说情,我就带了一个坏头,不仅我院长的威信没了,就连我们法院的威信也没了。”从纪检组的退还礼物礼品登记簿上,宋院长的话得到证实。

长期以来,港闸法院始终以人为本,狠抓领导班子和干警队伍建设。宋院长要求班子成员向他这个班长看齐,中层干部向班子成员看齐,一般同志向中层干部看齐。他刚到任不久,辖区内某大型建筑企业的老板来和他拉关系,在他办公室寒暄一阵,临走说:“无事相求,钦慕宋院长为人,交个朋友!”丢下红包就走。当天下午,他即派纪检干部上门将2000元退还,言明“君子之交淡如水”。三年来,仅春节期间,领导班子就上交兄弟单位的慰问卡近万元。

零风险,来自春风化雨的廉政文化

廉政之难,就在于它很难做到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觉。教育训导、监督机制、奖惩措施,这一切都是外在的,是矛盾的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大原理。因而,廉政就必须依靠文化的力量,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开始,深入到心理文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时候,仍然有强大的心理机制去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才可能把廉政作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才可能使廉政的要求成为“头上三尺”的“神明”。港闸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本质,正在于此。

“法官自身有了骨气,严肃执法才有底气,维护正义才有勇气。”“社情、民意,时时在意;勤政、廉政,处处公正。”“从真理到谬误一步之遥,从法官到罪犯一念之差。”“农田因杂草而荒芜,心田因贪欲而受害。”这些都是港闸法院干警自己创作的廉政格言警句。

港闸法院党组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长远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能让干警们受到有效的教育。在港闸法院,你随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廉政文化氛围。

走进港闸法院审判办公大楼,综贯全楼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法治名言和古今中外著名的经典中英文法谚。在审判法庭、办公场所的建筑风格和外观设计中,处处可见精心布局的“法意”元素,或波澜壮阔,或见微知著,突出法治精神和时代气息;在不同楼层电梯出口墙上都装饰着法律谚语、廉政提示语,营造“公平、公正、高效、和谐”的司法文化氛围。

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让港闸法院的廉政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年一度的“5.10思廉日”、读书思廉朗诵会、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廉政术语猜谜、举办“廉政文化周”,开展宣誓、书画展、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廉”深入人心,促使干警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保持警醒。

格言警廉、歌曲颂廉、书影绘廉、文章写廉、事迹讲廉、展版宣廉、作风倡廉……廉风化春雨,正气促和谐,廉政花香正充溢在港闸法院的每个角落,廉政文化奠定了法院队伍的廉洁基石,实现公正司法的零风险。

零距离,筑起无处不在的监督桥梁

每天,在这家近百来人的法院接待室里,总会坐着一位接待来访的院领导。这项制度之所以能够坚持多年、雷打不动,宋石院长有着自己的一番考量:“我们每天派一名院领导坐镇这里,能够畅通当事人反映问题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信访窗口,也是检验监督队伍的一个重要渠道。”

 “督察队真的敢于动真碰硬!”这是群众对港闸法院督察队的评价。有资料显示,仅2008年,就作出督察记录卡49份,发布了4期督查通报,共找8人次进行了诫勉谈话。

经过多年的健全完善,港闸法院已经建立起一套严密监督体系,被群众称为“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网”。第一层是内部监督,对干警定期进行廉政谈话,设立兼职纪检员、廉政监察员,加强对审判执行权、委托鉴定、拍卖的专职监督;成立督察队,安排警车、购置摄录器材、制作专用标志,严密监督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社交情况。第二层是定点监督,成立家属委员会,充分发挥法官家属的“促廉”作用,同时聘请10名全国和省、市、区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每年通过邀请视察、召开座谈会、发放评议表等多种形式,接受代表监督。第三层是社会监督。借助主流媒体,公示全院干警的照片、姓名、职务和市中院规定的“五条高压线”,并公布举报电话和有奖举报承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正是在这些举措之下,在省、市政法委和上级法院的多次明查暗访中,港闸法院都受到一致好评。宋石院长表示,廉洁从政、公正司法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永不懈怠,这个“零”,才能永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