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法院:“五心维权”为健康成长护航
作者:朱艳萍 发布时间:2015-04-20 浏览次数:2633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明天的太阳,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历史使命。然少年亦是幼苗,需要雨露和阳光,需要培植和扶持,需要斫腐枝去败叶。大丰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们诚如辛勤的园丁,用“爱心司法、倾心维权、耐心服务、热心教育、诚心感化”的“五心”文化精心呵护青少年,为他们扫去心灵深处的阴霾和尘埃,让他们立志成才,茁壮成长,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多彩。如此,“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这是摘录大丰法院少年法庭内维权公示牌上的一段序言。
近年来,大丰法院始终把青少年维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狠抓落实,以青少年维权岗为平台,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完善各项保护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在少年审判的各个环节全面体现司法维权的本质要求,取得较好效果。
“五心”文化坚守维权承诺
大丰法院少年法庭注重文化引领作用,将少审保护的司法责任融入全新的法庭文化载体中,创新五心维权工作主旨,向未成年人传递法治维权的正能量。
图文并茂的维权承诺。该院少年法庭立足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新需求、新期待,确立“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少年维权主旨,树立爱心审判、倾心维权、耐心服务、热心教育、诚心感化的“五心”维权理念,设计“五心相连”的花朵和形似“天平底座”、“飞翔鸽子”的绿叶“为”庭标“,并在显著位置公布”五心维权承诺“,彰显维权责任。
别出心裁的法庭设计。走进该院少年法庭看不到”程式化“的审判台和”囚笼式“的被告席,映入眼帘的是别出心裁的”爱心型“审判桌椅,”爱心“型灯带吊顶与之旨趣互映,”五心维权主墙“、”维权目标背景“,”立柱华表雕刻“的法庭布置相得益彰,被告席设置位于”爱心“的心尖部,与”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工作主题紧密互映,凸显”五心“维权主旋律,精心营造亲和感化、尚和向上的审判氛围。
求真务实的维权目标。该院着重在队伍建设、制度保障和机制设计上下功夫,从规范裁判、诉调保障、能动创新等方面求真功,坚持规范化建设与特色化制度相结合、理性化审理与柔性化判处相结合、人性化教育与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精心打造”心理疏导区“、”关爱调解区“、”亲情感化区“和”陪审交流区“的审判特色,依托和谐共建和巡回审判制度,努力实现”让错误在这里止步、让矛盾在这里消融、让关爱在这里延续、让心灵在这里成长“的”四让“维权目标。
“三维”管理凝聚维权力量
青少年维权是一项系统工程。该院少年法庭始终坚守“社会一条龙”的工作原则,形成了审前预防犯罪、审中寓教于审、审后跟踪矫治的特色突出、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的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横向配套管理增强合力。为了把维权工作做细做实,该院结合少年审判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刑事、民事、行政领域青少年维权和职能预防的新思路,主动与公安、检察、司法、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沟通联系,出台《关于规范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完善了以“社会观护”、“合适成年人”、“前科存封”、“心理评估”、“轻罪复学”、“异地调查”等为重点的未成年配套保护体系,为失足少年搭建通往新生的法治桥梁。通过人大评议、法院开放日等活动,定期邀请社会各界未成年保护协调组织、团体成员研讨,召开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联席会议,探讨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扩大预防未成年犯罪的社会延伸面,推动全面构建该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行政、社会一条龙工作体系,以制度保障形成法院维权合力。
内部规范管理提升活力。立足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该院将“建设规范化、审理理性化、教育人性化、判处柔性化、管理社会化”的维权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以业务培训提高维权水平、以科学考评激发维权激情、以规范程序强化维权素质。先后制定了《少年法庭审判规则》、《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人民陪审员工作细则》等多个规范性文件,积极构建少年法庭审判管理考核新机制,强化少审裁判行为的规范性和社会创新管理的能动性。围绕如何贯彻执行新刑诉法未成年保护程序,创造良好司法条件,少年法庭加强司法调研,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其中《从无序到有序-非监禁刑执行对接程序之规范化》一文在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上荣获二等奖。
纵向延伸管理形成推力。该院牢牢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线,找准维权工作创新的新高度,积极拓展少年家事法庭的社会角色与职能。该院积极延伸审判维权的触角,健全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配套帮扶、社区跟踪矫治、家庭以访促管的司法特别保护机制,为失足青少年构筑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维权网,积极开辟刑事、民事、执行、立案四大维权绿色服务通道。探索建立“三感”帮教模式,通过“特色短信提示”、“家长帮教承诺书”、“社会公益服务令”等形式参与社会管理,建立“农村留守”、“城市留宿”两留少年关爱机制,与未成年人所在学校、村居签订关爱帮教协议,与辖区中小学校共建教育基地,开辟少年法庭帮教“直通车”,充分发挥审判资源的辐射效应让失足青少年改过自新,落实维权责任。
“多位”一体筑牢维权基石
大丰法院少年法庭的维权工作不是流于形式,而是依托少年保护的重点需求,努力促进未成年人维权一体化工作格局的形成,甘当青少年维权工作的保障基石。
外来人员帮教落实有方。建立异地委托保护出庭制度。通过电话、QQ、电子邮件等工具第一时间与当地司法所和基层组织取得联系,引导未成年罪犯的法定代理人参与诉讼,落实法定代理人保护职责。建立异地委托合适成年人制度。对不愿意出庭应诉的法定代理人,征得未成年人同意,沟通未成年人户籍所在地司法所,由其出具委托函委托审理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或关工委等部门指派相应的合适成年人出庭,代行帮教职责。建立异地委托审前调查制度。通过定期沟通联络,督促提高委托函回复率,确保未成年帮教有的放矢。建立异地委托回访制度。委托未成年罪犯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的矫正机构做好回访记录、形成回访档案,形成双向互动机制,为正确启动“社会帮护行动”奠定坚实基础。调研撰写的有关异地未成年人被告平等适用非监禁刑程序的系列文章分别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组织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征文活动、第三届全国少年审判论坛上荣获三等奖。
社会成长环境整治有策。依托审判,积极探索有利青少年成长的维权方式,促进法治维权创新。强化家庭保护责任的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家庭和谐与少年犯罪的关系,及时向“问题家庭”发出“禁止令”、“管教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参与“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建设,先后在建东、东宁、新德社区建立社区结对帮教联系点,完善问题家庭联动关爱机制。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青少年维权问题,对涉少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并配合相关部门落实有效举措。如该院建议学校、社区周边游戏室、网吧联合环境整治行动、建议教育部门轻罪非监禁刑未成年学生复学、前科封存、建议公安、检察等司法部门分开羁押、分案起诉、慎用强制措施等未成年特别程序的保护落实等。举办形式多样、意义生动的“模拟法庭”、“巡回讲座”、“珍惜学习、远离犯罪”千人签名等帮教宣传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维权能力,积极参与基层和谐共建,营造未成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每年组织法庭发放维权联系卡400余份,开展“送法进校园、社区、广场”主题教育活动1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0000余人次。
审前保护机制建设有序。完善社区矫正审前参与机制。邀请社会观护员参与调查摸底,制作“家庭分析评估报告”、“调查片断剪辑”等,找准纠纷的源头,适时启动民政救助制度,加强审矫对接。2012年,该院创新出台了《社区矫正建议工作办法(试行)》,实现法院审判与社区矫正的无缝衔接。完善社会力量审前调解机制。构建少年维权的诉讼“绿色通道”,依托“五调合一”和“庭所共建”机制,强化涉少案件诉调对接,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机制和未成年庭前对话机制,合力引导妥善化解涉少纠纷。完善审判预案审前会商机制,庭前提前拟定审判预案,与心理老师研究制定心理疏导方案,采取“一案一档”、“一人一策”的个性化矫正措施,设立“心灵成长工程”,为失足少年铺展重获新生的道路。近年来,所判未成年人无一人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