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通讯:我国一般以男60岁、女50岁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劳动能力的年龄标准,一般而言,过了60岁的男性就不再是劳动法上认可的劳动者,于是,在一些人身损害赔偿的纠纷案件中,许多人对受害者如果超过60岁是否有误工损失存在争议。日前,海安法院处理了这样的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原告余某现年63周岁,原是某政府的退休人员,退休后,在61周岁时其成立了一个个人投资企业,用于经营饲料的销售和批发。去年,余某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因而引起了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余某的诉讼请求中有一项要求被告某保险公司赔偿其误工费,并提供了一份个人投资企业营业执照,该执照上显示该企业每年正常年检。被告保险公司则认为从法律角度讲余某做为超过60周岁的人,应视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而且即使其提供了合法的营业执照,也不能说明其因交通事故必然产生误工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余某于事故发生时虽已62周岁,但其于61周岁时经过国家的批准,个人投资成立并经营饲料销售,自然会有收入,而该起事故的发生对其收入必然会造成影响,而我国法律上对男性在60周岁、女性在50周岁的规定是一种法定的退休年龄,因为劳动者长期从事劳动而使其身体、生理情况普遍不能适应再继续劳动,而确定享有休息并能获得法定扶养的权利,这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义务,更不是必然丧失劳动能力的年龄标准。事实上,60周岁的男性仍能从事与其体力对应的劳动并为此获得收入。所以一个已达退休年龄的人因为交通事故人身受到损害造成误工损失,只要其能举出证据证明其收入因事故造成减少,就应当支持其意见。故对被告保险公司抗辩原告属于法律上的无劳动能力而不存在误工损失的意见法院不予采纳。法院最后判决以江苏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的中的批发零售业的行业标准支持了原告余某要求保险公司赔偿误工损失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