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 爱-有感于一桩离婚案
作者:孔霞英 发布时间:2009-07-14 浏览次数:1508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沉寂的女子。清瘦的脸上嵌着一对有点不太协调的大眼睛,眼中了无生气,有点缓慢的动作透着凝重。没有多余的语言,只是要求与分居多年的丈夫离婚,义无反顾地愿意担负起女儿的全部抚养责任,放弃了财产的分割,放弃了共担抚养费的权利。多年的民事审判工作令我明显地感受到面前这名沉寂女子眼中深深的落寞、悲哀、悔恨和与三十多岁年龄不相符的沧桑。
不是为了挖掘故事,只是震撼于她身上所发射出的那份情素,我小心翼翼地开始了以下的对话:
“张丹,你与李庆贵同居时还只有19岁?”
“是的。”她的嘴角开始发颤。
“他原是你姐夫?”(诉状中已有所介绍)
“是的。”她的眼中开始升腾起泪光。
“那你是怎么会来江阴,到你姐姐家的?”(她原本随军人的父亲转业在贵州)
“我是来复读,准备高考的。”期盼的口吻一闪即逝,脸上转而挂上了更深的痛。我决定放弃这样的对话,我已不想再去揭开一个人十几年所累积的那道一直难以愈合的疤痕,我深深感知这疤痕是无法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用言语可以去抚平的了。
我低下头,随意地又问了一句:“那现在你姐姐呢?”希望夫妻之情已断,姐妹之情能再续。
“死了,两年前出车祸死了。”我猛地抬起头,全身的皮肤开始抽紧,似乎明白了眼前作为原告的她为什么面对承办法官连一丝敷衍的笑容都没有。两行泪??我感到眼泪都是冷的??慢慢地从她的眼角下垂。
“这就是我年轻无知的代价!”一句话缓缓地从她的心底吐出,仿佛需要用上漫长岁月凝聚的全部勇气。
沉默,令人压抑的沉默。
“那你和女儿现在住哪里?”我努力拂开她传递过来的那份重,打破那份沉默。
“在青岛。”
“好好带好女儿,给她一个美好的明天。”
“是的。”这是她给我的回答,我感到这也是她给自己的回答。 这回答中有了生气。
签收好离婚的调解书,丈夫一脸漠然地先行离去,她慢慢地折叠好调解书,低低地说了声“谢谢”,然后深深地吐了口气,转身离去。
望着她独自离去的依然沉寂的背影,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她曾经是怎样抱着理想来到姐姐的身边复读准备高考的,我也不知道她与原本是她姐夫的那个男人之间的恋情是否是她的初恋,我更不知道在她与她姐姐之间曾经经历过何等的挣扎。如果她有错,那么这么多年生命承载之重已让她付出了足够的代价。我只希望她吐出的绵绵之气能吐出她多年的郁积,也希望法院的离婚调解书能让她有所解脱,还希望她的生命在经历过错爱的暴风雨之后能有一个祥和的风景,更希望再见她时能看见她脸上璀璨的笑容。
后语:这是一起真实的离婚案件。原告张丹与被告李庆贵原系小姨子与姐夫的关系,1988年张丹到姐夫李庆贵家复读准备重新参加高考,没多久张丹与李庆贵就发生两性关系。1990年李庆贵与张丹的姐姐离婚,随即与张丹结婚。婚后育有一女。2001年8月,张丹不堪感情的压抑,携女离家外出打工,夫妻分居至今。两年前,张丹的姐姐遇车祸死亡。之后,张丹具状诉至法院要求与李庆贵离婚,案件审理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丹与李庆贵离婚,女儿由张丹抚养,张丹自愿承担女儿的全部抚养费。
我国的婚姻法及社会伦理道德、社会价值观念都趋向婚姻应以感情为基础,然而作为婚姻基础的感情也要有滋生的良土,否则就像本案中的张丹一样,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愿天下有情人审慎自己的感情,让婚姻充满美好的祝福。(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