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友,就是慎重地结交朋友。人生在世,朋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何交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好的朋友会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坏的朋友则只会互相利用,乃至一同堕落,诚如古人所说的:“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容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如熏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所以,关键在于谨慎交友。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明代的苏浚也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既然友有“芝兰”与“鲍鱼”之别,那么,我们就应该“亲‘益友’而远‘损友’”多交“畏友”、“密友”,远离“昵友”、“贼友”。

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朋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功利性朋友。所谓“非功利性朋友”,简单的定义是,别无图谋,唯心灵相契。这种友谊的性质,感性一点说,就是不拿友谊做绳索,去套别人的脖子,供自己驾驭。而是彼此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进步。记得培根的一段话:友谊的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倾诉,是心灵最深处的需要,找一个愿意分担和倾诉的人,这个人就被称做“朋友”。他让你的快乐增值,逼着你的忧伤逃亡。

人这一生,确实需要几个非功利性朋友来愉悦身心,延年益寿,共创辉煌。

另一类是功利性朋友。特别是以酒肉、金钱等内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互相利用的朋友。这种世俗的友谊,瞬间生生死死。“一次性的使用”,促其早殇。帮忙是否尽心,是否尽力,往往在彼此的猜疑中;更有不成功的结果,种下怨怼的种子。因为,相对于“非功利性朋友”而言,“功利性朋友”的作用在于“用”,倘若“无用”,或者“不被用”,当即化神奇为腐朽。无数事实证明,这些靠酒肉、金钱、权力建立起来的友谊是短命的,是靠不住的朋友,而且这些朋友也只能葬送自己的前途。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法官,因为身份特殊、职责重要,就更应该谨慎交友。因为有些“朋友”就是瞄着你手中的权力而来的,他们千方百计和你交朋友的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有些人因为“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胜枚举。因此,法官交友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要“先择而后交”,择善友、畏友、廉友,拒诌友、昵友、贼友,并且清廉交友。这不仅仅反映出个人的兴趣爱好,实际也反映一个人的人生观,折射出一个人的价值趋向。革命前辈周恩来指出:“情义只有建立在人民的利益之上,才是伟大的、崇高的。”这就要求每一名法官必须牢记“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积极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这一主题,多与人民群众交朋友,使自己成为知民情、重民意、晓民俗、系民心的社会经验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