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无锡讯:吃住有家中老宅,出行借朋友轿车,生活有声有色,却总是哭穷,宁愿成为老赖,也不愿筹钱支付三万元执行款。法官多次催讨无果,最终用“跟踪”的方式巧妙取得了执行款。

20065月,王某以投资项目为由向李某借款3万元,并出具了借条。后王某未能如期归还,无奈之下,李某于20081月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于20083月判决王某归还3万元。判决生效后,王某并未按照判决书的要求履行给付义务,李某遂申请了执行。青阳法庭受理该案后,多次与王某联系,但王某总是以经济困难无条件履行债务为由,拒绝履行,法庭也采取了多项措施促使其履行,但始终未能如愿,致使该案历经一年有余而尚未执结。

在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青阳法庭把该案作为重点案件之一,要求全体干警密切关注王某的动向,一经发现财产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力争早日执结。78,执行法官再次传唤王某到庭,王某到庭后仍然称无钱还债,在其要离开法庭时,细心的法官发现他将借来的轿车停在法庭不远处的小巷内,遂“跟踪”其到车旁。当王某从车内取包准备拿香烟时,法官趁机将其皮包扣押。经检查,发现包内有现金53000元,王某称钱是其表哥的。在执行人员的说服教育下,王某同意从现金中支付执行标的、执行费等共计30700元,并办理了有关手续。当日,法官便通知申请执行人李某到庭领取了执行款。

“还是你们法官有办法啊,不然我这钱就要不回来了,真是太感谢了。”李某手拿执行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至此,一件历时年余的老案在法院干警的时刻关注下得以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