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京讯:20083月,南京下关法院首批公开选任产生的人民陪审员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多以来,3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民陪审员积极参与到各类普通程序案件的审理中,在协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加强调解和法庭教育工作的同时,很好地增强了法律知识的学习。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下关法院在突破选任机制的基础上,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机制,规范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以扩大民主与有利审判为出发点,增选人民陪审员。20091月,下关法院面向产业工人、人民调解员,医疗、审计、劳动保障等专业领域,根据审陪比例及案件实际需要,增选了21名人民陪审员。在体现广泛民主的同时,强化了调解和相关专业领域案件的审判工作。

二是以科学、规范、高效为目标,实现数字化管理。该院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人民陪审员工作信息系统》管理软件,日前已正式投入运行。在录入陪审员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特长等基础信息的前提下,对摇号确定参审、履职、培训、考核等环节全部实行计算机数据化管理。

三是以落实制度本质要求为宗旨,发挥陪审员工作潜能。人民陪审员参与法院审判工作,具有应有的独立性,方能发挥好作用。下关法院从尝试日常事务由陪审员自行管理入手,设立人民陪审员工作室,由一名大家推选、在时间和精力上较为宽裕的陪审员担任联络人,负责处理安排参审、沟通信息、资料发放、台帐统计等日常工作事务,加强了陪审员与法官之间的工作衔接,避免差错。

四是以提升参审积极性为着力点,激发陪审员自主意识。为进一步强化陪审员与参审案件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解决“陪而不审”问题,下关法院在阅卷、沟通、指导等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裁判结果告知制度。要求各业务庭内勤及时搜集陪审员参审案件的裁判文书,每月汇总至陪审员工作室,经分类整理后,由陪审员自行查阅。发改案件则由主审法官及时将案件裁判结果告知陪审员。

五是以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为依托,强化陪审员参审能力。人民陪审员参审能力的提高,既需要长期持续的实践,也需要适时的培训和指导。下关法院采取执行年度培训计划与季度工作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工作交流讲评相融合,在提高陪审员参审能力的同时,为陪审员与法官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截止20096月,该院新任人民陪审员参审各类案件380606人,占同期普通程序案件的52.3%,参审率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