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石头,源于丈夫的影响。

丈夫好篆刻。恋爱时,常见他拿着块或方或长或圆的小小石头下功夫,好奇心,加上也为了增加点这方面的共同语言,就问这问那的,他也实在,难得逛街,就带着我在那些“轩”、“堂”、“斋”流连,渐渐也知道了青田、寿山、昌化、巴林等篆刻的石材,也知道了不是什么石头都能用于篆刻的。后来出差在外看见印石,也会买上几块,拿回去邀功,丈夫很挑剔,什么有裂纹、有石渣、石皮太厚、石头太嫩等等,把我精心挑选来的石头说得一无是处,但难得的,他也会对某块石头肯定一二,也就在他的批评与肯定中,我对石头越来越有了兴趣,进而喜爱上了它。

一旦喜爱上一样东西,对这样东西就会多一份关注,外出参观、游玩,看见石头,就会驻足,首先判断它的品种,再看它的形状、花纹,原以为懂些灵壁、长江、大化、崂山绿石之类的石头已经不错,可看得多了,越觉得自己的孤陋寡闻,很多石头只知道它漂亮,但不知其芳名,带着问题上网百度一下,文字加照片,说得清清楚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为自己又增加了点这方面的知识窃喜。时不时的,会从腰包里掏出真金白银购置一些石头,或置于客厅,或放于书房,或栖于办公室,忙时扫上两眼,闲来细细把玩,心也就静了下来。

喜爱上一样东西,往往有占有它的冲动。近年来石头也成了炒的对象,价格越来越高,如我等工薪之辈,对好石头只能饱饱眼福而已。饱了眼福的同时,内心也受着煎熬,喜欢它,又因为囊中羞涩得不到它,只能多看几眼,许多的惆怅。

好石头买不起,装潢考究的卖石头的门店是不敢去的,那就到摆摊的地方去转转,看似闲庭信步,其实眼光聚焦,希望花小钱买到好东西,捡个漏。

路过一地摊,有块灰色的石头,不大,内藏花纹,蹲下细看,窃喜:一块菊龙化石,4亿年前的水生生物化作了石头。假装不感兴趣,看旁边的石头,跟店主侃价,顺便问问菊龙的价格,要价太高,走人,义无反顾的样子,次日再去转转,见石头还在,在老板面前不再看它、提它,老板主动凑上来,很勉强的跟老板讲价,一块石头多少钱,那块灰石头搭进去共多少钱,价钱比昨天落下一大截,成交,老板将2块石头送上车,说了句我最爱听的话“你懂石头”。

拥有一块石头,说明这人跟这块石头有缘,静下心来,透过它的纹路,能想向它的不易,或风霜雨雪,或巨浪冲击,或岩浆荡涤,少则几万,多则数亿年,才幻化成今天的形,个体的生命与之比较,倒显得浅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