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无锡讯:市民王某睡梦中被窃贼惊醒,看到人影从房间的窗户一跃而出,尖叫一声起来,窃贼早已逃之夭夭。这才发现衣服口袋里的2000元现金和手机不见了,因工作繁忙、感觉追回希望不大,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据统计,逾半数市民在电动车、首饰、现金等财物失窃后选择不报案,这种现象不仅助长了犯罪分子的猖獗,给警方的破案带来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法院审判工作的压力。不报案的原因在于,感觉追回希望渺茫或车辆没上牌照,损失较小或害怕犯罪分子报复,报案程序(做笔录等)繁琐等等。

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三难”:定案难,由于仅有犯罪嫌疑人供述而缺少报案记录等材料佐证,法院往往对犯罪嫌疑人无法定案;高效审判难,由于没有报案,公安机关无法获得大量的线索,从而延长了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时间,间接影响了审判的效率;打击震慑犯罪难。在缺乏报案材料的情况下,法院对有些犯罪嫌疑人不能定案,致使其他犯罪分子存有侥幸心理甚至抗拒审判,由此,法律对犯罪分子的震慑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无锡北塘法院建议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巡查,对辖区内的各个街道、社区的居民进行定期走访;建议简化报案程序。考虑到百姓对法律的认知度不高的情况,对报案程序作相应简化,并尽量用百姓能够接受的语言开展工作;该院加大对群众有关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宣传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与犯罪勇敢作斗争的积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