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法院信访工作注重人文关怀
作者:刘志超 发布时间:2009-06-26 浏览次数:526
本网淮安讯:近年来,盱眙法院在信访工作十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心、爱护、尊重信访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打动人,信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该院已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县信访稳定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全省法院系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集体”。
一、坚持急事快办,在真情服务中体现关怀
该院牢固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观念,按照“急事快办”的原则,为涉诉信访群众提供真情而满意的服务。
一是将心比心,竭诚服务。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积极主动为群众解难。
二是尽职尽责,精心服务。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处理群众反映的涉诉信访问题。耐心接访,细心理事,认真对待每一封群众来信、每一次群众来访,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三是急人所急,高效服务。凡是涉法信访案件,不因繁而拖延,不因难而推诿,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和教育疏导工作,确保当事人反映的问题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办,以及时快捷的效率取信于民,以问题的实际解决取信于民。
二、坚持难事巧办,在情理沟通中体现关怀
在信访工作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该院注重真情暧心、沟通顺心,在情理沟通中化解涉诉信访难题。
一是热情接访,动之以情。热情而礼貌地接待群众来访,营造亲切、祥和、温馨的气氛,做到门好进、人好见、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去掉官腔,放下架子,平等相待,专心倾听,认真记录,同来访群众进行朋友般的交流,让来访人感到受人尊重、被人理解的温暖。在遇到来访群众情绪激动,哭啼吵闹,甚至威胁谩骂的情况,能宽宏大量,宽容理解,经得起骂,受得住气,耐心劝慰,细心劝导,尽快使来访者头脑冷静下来,避免酿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是解疑释惑,晓之以理。对信访人面对面地做好法律、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打消信访人的疑虑,消除信访人的误解,带着感情耐心做好说服工作。通过把法律政策说透、道理讲通、情况表明,消除来访者的疑虑,使信访群众心悦诚服,最大限度赢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规范引导,安之以法。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基础上,把握原则分寸,依法规范人、安抚人。引导信访人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做到知法、守法、依法信访,逐步改变那种 “官大于法”、信“访”不信“法”等错误认识。同时,对极个别经多次教育仍缠访不止、无理取闹、寻衅滋事,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老信访户,依法予以处理。
三、坚持好事实办,在排忧解难中体现关怀
坚持信访工作关口前移,主动作为,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切实增强信访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是主动下访,体察民情。切实转变作风,变当事人上访为法官下访,主动约见信访人,了解其思想动态。经常深入到信访人家中,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在法院与上访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密切联系、真诚沟通的“桥梁”。如该县古桑乡的赵某,因对法院判决不服,到处上访。该院分管领导和案件承办人多次到赵某家做赵某息诉息访工作,考虑其年龄已大,身体不好,家中生活确有困难,院领导多次与乡政府及民政部门协调,为其每月解决一定生活补贴,促使其息诉息访。
二是及时疏导,化解民怨。通过与上访人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准确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想情绪动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疏导,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劝导、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理解等方式,疏导群众怨气,缓和紧张局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三是切实帮扶,排解民忧。坚持以人为本,对确有困难的上访人,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该院设立了息诉息访救济机制,同时利用社会救助基金、“低保安置”等社会救助力量,使信访矛盾最终得到化解。如该县河桥镇有一信访老户郭某,因其反映的问题较为复杂,一时难以解决,曾多次赴京去省上访,家中生活较为困难,为了能让其安度晚年,院领导多次主动找镇政府领导商谈协调,为其每月补贴生活费100元,并做其息访工作,现该当事人已完全息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