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连云港讯:近期,江苏省东海法院对该院受理的国家公务员借(贷)款、担保纠纷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发现,2006年以来,该院共受理此类案件179件,占借款纠纷(含一般借款、民间借贷)的3.33%。涉案金额达2705.4万元,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公务员借款、担保纠纷比前两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如2007年为23件,2008年为41件,而今年15月就有49件,比去年同期上升105.26%。此类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防止更多的公务员卷入借(贷)款、担保纠纷的漩涡。

该院对国家公务员借(贷)款、担保纠纷出现的特点、危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如下:

一、国家公务员借(贷)款、担保纠纷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部分借(贷)款、担保公务员年龄在40岁左右,家中有人或自己参与经商,一旦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就可能被牵连到借(贷)款、担保纠纷中;二是八零后的年轻公务员,用信用卡透支超前享受,或相互担保借款用于购房、装修、购置轿车或结婚、旅游等;三是部分公务员借款用于投资、炒股、买基金等,有的甚至借款用于赌博;四是部分公务员为中小型私营企业或私人借款提供担保,企业经营不景气资金周转困难,迟延还款或弃企避债,公务员又不履行担保责任引起纠纷。

二、国家公务员借(贷)款、担保纠纷的危害:一是公务员借款直接参与投资办企业,损害了国家公务员的廉洁性,违反了纪检监察关于公务员不得参与经商办企业的规定;二是公务员为中小型私营企业或私人借(贷)款、担保,多少都涉及到一定的利益关系不是出于经济利益,就是出于亲情和朋友义气用事,一旦发生纠纷,往往难以撕开脸面、纠缠不清;三是公务员借款或担保借款不还,影响了国家机关和公务员公信度,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四是极个别公务员在借款投资失败后,因欠外债太多,四处躲债,给家庭和单位带来很坏影响,也影响本职工作。如某医院会计以高息向私人借贷1000多万元,用于炒股、买基金、买彩票、赌博等高风险投资,因金融危机影响,入不敷出,债主盈门,夫妻离婚,最后被逼到公安投案;税务干部孙某某借款160多万用于个人投资,结果投资失败,现在官司不断,根本不敢上班;交警白某某从民间和信用社、银行借款数百万元,用于经营酒店、购置大型挖掘机、轿车,因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夫妻双双外出避债,常年不归。

三、国家公务员借(贷)款、担保纠纷增多的原因分析:一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中小型私营企业融资困难,他们借助公务员的担保向信用社或个人借款增多;二是公务员的工资上涨幅度落后于物价上涨幅度,特别是实行阳光工资后,不同地区公务员之间的工资差距加大,以江苏为例,连云港市区公务员工资是县城公务员工资的两倍,而省城公务员工资又是市区公务员工资的两倍,引起部分公务员心理不平衡,少数公务员就以借款投资方式来寻求经济上的平衡;三是银行、信用社和公民个人放贷都一致看好有着稳定收入的公务员担保,以至于公务员担保贷款现象不断增多;四是公务员在为他人担保时大多只顾及当时的情面,而对担保的后果考虑的不够到位,以至于此类案件逐年增多。

四、针对以上调查统计和原因分析,东海法院提出如下对策: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特别是加强合同法、担保法和民法通则的法制教育,引导公务员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二是加强对公务员正确消费观念的引导教育,超前消费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借款或担保必须控制在自己能够承担的范围内;三是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管理,对违反有关廉政纪律借款投资经商或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的要及时给予提醒、警示,进行风险教育,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给予一定的纪律处分;四是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及时制定新的更加有针对性的党纪和行政规定,严禁公务员经商办企业,严禁公务员为企业担保贷款,违者给予纪律处分;四是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根据物价上涨水平,适时调整公务员的薪金,不断缩小省城与市区、市区与县城公务员之间工资的巨大差距,以调整县城一级公务员的心理平衡;五是建议金融系统加强对信用卡的控制,许多金融部门为了收取信用卡的年费,不惜大量发放、摊派任务、上门推销信用卡,以至于信用卡泛滥成灾,而信用卡的摊派对象有90%以上是公务员,有的公务员一人就办理了10几、甚至几十张信用卡,为了防止和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建议银行监管部门对信用卡发放进行调查和管理,限制一人只能持有同一银行一张信用卡,多余的收回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