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北塘法院以“规范”化解矛盾
作者:郁宝根 庄莉莉 发布时间:2009-06-15 浏览次数:387
本网无锡讯:在“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中,黄巷法庭面对不断增多的案件,以增强司法能力、强化审判服务意识、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为出发点,提出四项措施完善审判工作规范化建设。
该院从规范庭审方式入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庭审活动,以细化庭审行为规范为抓手,落实“五规范”,即规范庭审时间、规范庭审着装、规范庭审用语、规范庭审纪律、规范庭审行为。实行了阳光庭审监督制,提出强化“外部”监督,努力打造“阳光庭审”,法庭制作了审判人员庭审作风调查表,并在法庭外面设立庭审作风监督箱,由书记员在开庭前将审判人员作风调查表发放给当事人,让当事人对审判人员的审判形象、法庭纪律、审判程序等11个方面进行评定并对审判人员的庭审作风作出综合评定,为快捷、高效地审结案件创造条件,以此促进庭审作风的实际改变。
规范开展“联合调解”工作。注意创新因案而异的不同调解方式,合理利用司法资源,与黄巷街道司法所共同制定了五项调解工作制度。加强工作联系制度,经常性地组织法庭和街道司法所进行调解经验交流,取长补短,群策群力提高调解工作质量;建立重点矛盾纠纷通报制度,对于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相互通报,便于双方工作的开展;确立“联合调解“制度,有针对性地对对各种可能引起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相互邀请对调解工作进行协助;建立法庭指导民调制度。由法庭安排高水平的法官为人民调解员进行法律业务指导,规范街道司法所的调解程序,提升民调员的业务水平;建立联合法制宣传制度。充分利用街道基层优势和法庭的专业优势,资源互补,形成法制宣传的双赢局面,构建了社会大调解的工作网络。
规范裁判文书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法律文书点评活动。提出了审判活动记载完整、归纳当事人诉辩全面、举证质证认证规范、论证说理充分、援引法律依据准确、语言严谨精炼等文书制作要求,统一了裁判文书的格式标准、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以及计量单位用法,并结合审监庭在每季度评查案件时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评,确保将制作规范切实落到实处。
完善信访接待制度,法官角色从“断案”向“息诉”转变。确立了“有信必复,有访必答,有诉必理,有事必办;无重复上访、无越级上访、无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的“四有四无”信访工作目标。完善信访案件办理制度,建立了信访台账。对群众来信、来访逐一登记造册,并对办理各环节进行监督,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规范了涉诉信访案件的办理,提高了办理效率,保证了办理质量。制定了承办人接访制度,由承办人对自己办理的案件进行信访接待,促使法官从“断案”向“息诉”转变。让承办法官在审判中就注意“息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