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无锡讯:一张金额仅为1万元的承兑汇票,连续背书7次,却由于背书人名称写错1个字而遭银行拒兑,历经两年多也未解决,诉至法院后却发现诉讼时效也已超过。这样一起“死”案,近日在无锡滨湖区法院法官的倾心协调下却“起死回生”,实现了案结事了。

2006911,无锡一公司出具了一张金额为1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为2007311。经过多次背书后,由于背书人名称写错,银行拒绝承兑,汇票回到了第6手被背书人浙江某公司手中。由于无法实现权益,浙江公司在20095月向无锡滨湖法院起诉。法院审查后发现,浙江公司的起诉已超过诉讼时效,显然丧失了胜诉权。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地一裁了之,因为浙江公司为这1万元已奔波了2年之久,眼下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正盼望着拿回这1万元呢。向银行了解后,承办法官得知办法是有的,但需要票据的出票人配合,出具相关手续将票据作废,然后直接汇款给浙江公司即可。承办法官随即陪同原告经办人赶到出票人无锡公司,请求协助。了解到法官现在做的并非是诉讼过程中的必须,而是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出票单位也被感动了,立即与浙江公司经办人至银行办理了相关手续,将1万元款汇出,案件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