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看电视节目听到这样一句话,人要学会感恩,作为一个男人,尤其要记住一生中的“三父”。

三父就是生父、岳父、师父。

仔细想想,蛮有道理。

生父给了你生命,即使从此会经历磨难,但你毕竟真真切切感受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岳父给了你家庭,使你明白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未来和憧憬;师父给了你技能,于是你不仅懂得了生存,更学会了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

我的父亲是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善良胆小,循规蹈矩,与世无争,同事们给他的评价是“树叶掉下来怕砸破头”,最大的贡献就是与我母亲一起把我们兄妹四人培养成人,教育我们要学好。记得有一次,那时我已成家,早晨刷牙时一个喷嚏把腰闪了,因我在厂里是做大件活的,只能开病假休息,谁知第二天他便上门说:“年轻人歇病假影响不好,赶快上班去。”为此我们父子俩还理论了几句。

我的岳父是个典型的“出力不讨好”的人。那时厂里只要一有科技项目总少不了他,他也真当回事,认真到隔三岔五就弃家住在厂里的程度,但不管项目成功不成功,“沾光”始终与他无缘。也许是“遗传”的原因,我爱人也是做的命,整天忙忙碌碌,乐此不疲,尤其把小家料理得井井有条。在她眼里家比天大,丈夫儿子就是她的命根,当忙碌一天疲惫不堪回到家时,一壶热茶已沏在那里;当早上匆匆起床准备上班时,温馨的早餐,熨平的衬衣,都一一摆在你眼前,让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妻子的贤惠和家庭的温暖。数十年如一日,她就是这么一个勤劳肯苦、乐于奉献的人,我给她的绰号是“勤俭婆婆”。“勤俭婆婆”有时手也太勤。这不,还是初夏的季节,刚热了几天,就把垫被撤了,换了凉席,苦得我一夜冷醒好几回。

我的师父倒是有点名气的,是省级劳动模范,人品、技术自然不用说。师父的头衔也就决定了我二年的学徒生涯,要比其他人出力流汗多,人家学徒5点下班,我却走不得,人家朋友来了可以拉拉家常,而我只能埋头干活。可谓“严师出高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做了,既锻炼了身体,也多学了技术。满师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我虽获得的像“优秀共青团员”、“先进工作者”之类的荣誉不多,但技术还是冒尖的。记得有次陶瓷公司领导来厂检查工作,我还作为选手作了现场表演。

我是幸运的,如今“三父”都健在。“三父”中我父亲年纪最大,今年整八十。感谢生活,感谢他们,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的成长,没有我的家庭,没有我的今天。我要把最最诚挚的祝福送给我生命中的“三父”,祝你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