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连云港讯:为切实落实最高院提出的“五个着力”的工作要求,真正促进民生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今年以来,灌云法院通过采取四项措施,实实在在把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点与出发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便民利民关爱民生。年初在交巡警大队设立巡回法庭,根据个案情况进行诉前调解或立案调解;设立小额案件速调速裁庭,专司对证据充分、案情简单、标的较小的民事案件的速调速裁的工作;实行电话和信函预约立案、预约开庭以及网上远程立案制度,进一步方便了群众诉讼。今年以来,该院驻交巡警大队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结案75件,调解率88%;小额案件速裁庭结案214件,调解率100%;上门立案5件,电话、信函预约立案12件;板浦、杨集两个基层法庭网上远程立案127件。

二、注重调解体现民生。加大诉讼调解和诉调对接力度,把调解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做到诉前调解息诉,诉中调解撤诉,判后答疑服诉。年初,该县某医院18名职工以拖欠工资为由申请劳动仲裁,医院不服仲裁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18名职工的情绪异常激烈,但该院仅用了半天时间就顺利调结此案,社会效果非常好。2009年来,该院民事案件调撤率72.5%,同比上升13.68%

三、司法救助保障民生。一是对进入诉讼程序的弱势群体进行必要的司法救助,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取证困难的,可适当延长举证期限或由审判人员直接调查收集证据。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为未委托辩护人的未成年人及盲、聋、哑被告人指定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二是对判决利益不能实现且生活却有困难申请人进行必要的执行救助;三是加大对特困群众的司法救助力度,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2009年来,该院共缓、减、免交诉讼费26.585万元,主要案件类型是交通肇事、雇员伤害赔偿和赡养纠纷;对8名确有困难的申请执行人救助12.05万元;为5名特殊刑事案件被告人指定辩护人或代理人。

四是擦亮窗口服务民生。从保障当事人诉权和维护社会稳定出发,积极提升“窗口”形象,把好立案关,摒弃就立案而立案的思想,将信访工作与预约立案、就地立案、指导人民调解、开展法律咨询等便民利民举措有机结合。接待中态度热情,解答时条理明析。立案前释明清楚,使信访矛盾尽量地化解在立案环节。立案后运行高效,让当事人真正地感到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今年以来,该院立案庭共接待来信来访68人次,处理上级机关交办信访案件12件,化解重大涉诉信访矛盾3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