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通讯:63一大早,安徽籍小伙燕保起从上海赶到江苏海门市人民法院,领取众仁针织有限公司拖欠他半年之久的6100元工资。在法院的大法庭,燕保起不仅如数领到了自己的工资,还为5个安徽籍工友领取了拖欠工资。怀揣着2万多元现金,他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能为我们解决难题。”当天,近50万元拖欠工资分毫不差地发放到了140多名职工手中,这标志着海门首起由金融危机导致企业主“弃厂而逃”,继而引发职工集体讨薪的群体性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去年124日,位于海门市常乐镇的海门众仁针织有限公司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资不抵债、濒临倒闭,企业主蒋某在困境面前弃厂而逃。当晚公司140多名员工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聚集在常乐镇政府,要求政府解决问题。情况紧急,市法院接到通报后,立即调派立案庭、速裁中心、执行局及三厂法庭干警组成临时协调小组赶至现场。经有效引导,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协调小组主动掌握了事态发展的控制权。同时应职工申请,执行法官深夜进行了财产保全。125,协调小组与蒋某取得电话联系,在艰难调解后,蒋某兑现了小部分工资,但还有近50万元拖欠工资无处着落。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受宏观经济影响,众仁公司原本评估价值为255.67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厂房在拍卖时只拍到170万元。而该公司用其土地使用权和厂房抵押向市农信社贷款140万元。得知资金存有缺口,暂时平息的职工情绪处于一触即发状态。法院及时向市政府通报困难后,政府多次召集各方进行协调,而执行法官也多次找到职工代表、市农信社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展调解工作。

527,调解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确立职工工资优先保障的指导原则,保证农民工工资一分不少执行到位。在拖欠工资发放现场,常乐镇玉竹村6组的印美香拿着近4000元的工资支票,笑着说:“感谢政府,感谢法院为我们农民工争取到了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