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淮安讯:今年以来,清河法院不断完善司法为民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讼利益问题,赢得了群众对司法的信赖。

    完善民意收集和能动服务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掌握涉诉民生需求。通过深入社区、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分析研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服务群众诉讼;积极参与法治清河、平安清河创建,选派22名法官到村(居)挂职任“平安与法治建设指导员”,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开展法律宣讲活动,宣讲法律法规,现场接受群众咨询。

    完善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开机制。大力推行“阳光司法”,在立案、庭审准备、庭审、裁判、执行等各方面,全面落实司法公开。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外,一律公开审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在审判楼内多处设立LED电子显示屏,将基本诉讼知识、司法审判流程和重要司法文件向社会公开。加强司法鉴定管理,推行司法鉴定、拍卖摇号随机选择鉴定、拍卖机构,确保鉴定、拍卖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完善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新选聘15名人民陪审员,认真落实陪审员的各项权利和待遇,充分调动陪审员的陪审积极性,扩大了司法民主。

完善司法利民和便民诉讼机制。加强立案庭“文明窗口”建设,建立绿色通道,加强诉讼指导和诉讼风险提示,进一步提高司法便民实效;积极探索社区巡回审判工作机制,在社区设立巡回审判点,方便群众诉讼。建立司法协助网络,拓展司法救助范围。做到有案必受,有诉必理,司法救助到位,保证群众打得起官司。在司法救助中,特别注重做好对涉诉特殊群体以及下岗职工、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工作,体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