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大盗”竟是酒店老总
作者:张留兵 文伟 发布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544
本网苏州讯:一家酒店的老板,竟然以招聘为名,大肆搜集员工、亲友乃至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材料,然后到各家银行申办了大量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和套现。截至案发,被冒用信用卡的受害人有50多人,涉及10家银行,利用信用卡非法套现骗走的资金高达73万余元。日前,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依法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海.波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10万元。酒店经营状况良好,李海波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将自己推入犯罪的深渊?而他为什么能够如此轻易地办理到大量的信用卡?这起案件将带给人们思考和警示。
应聘未成惹火烧身
王晓锋是安徽人,去年他跟随同乡来到苏州打工,寻寻觅觅找工作的过程中,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苏州一家酒店招收服务员的信息。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送了一封邮件到这家酒店留下的电子邮箱内,三天过后,他接到了该酒店的电话,电话通知他到该酒店内进行面试。
三天后,王晓锋怀着兴奋的心情带着简历等资料来到了该酒店进行面试,一位姓李的经理接待了他,简单的问了他几个问题过后,就让他留下身份证等复印资料回去等候通知。王晓锋乖乖地按照李经理的要求复印了身份证等材料后就回去等候通知,但是在接下来的一周,他一直没有得到这家酒店的通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电话到酒店去查询,酒店方面很遗憾的告诉他,酒店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考虑,觉得他不适合这个工作岗位,所以没有通知他去上班。
这次应聘的失败虽然让王晓锋很失望,但是他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失败对他一个打工的来说也没有什么,毕竟找工作并不是怎么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于是他又四处张罗着去找工作,最终成功地被一家电子公司招收做了操作工。上班两个月后,他看到身边同事的手机都还不错,自己的手机还是以前在老家买的,样子土、性能也不好,不如换个好一点的手机,但是自己手上又没有太多现金。这时单位的一个同事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办理一张信用卡,可以利用信用卡进行分期付款,这样就不存在钱不够用的问题了。王晓锋觉得自己反正也找到工作了,即便是透支消费也有偿还能力,这个办法不错。于是他就选择了自己租房处附近的一家银行去办理信用卡。但是到了银行之后,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已经在该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而且已经在卡上透支了2000余元,银行正在四处找他催款呢?没想到王晓锋倒是自己找上门来了!
王晓锋一听十分的惊讶,自己刚到苏州不久,从来没有办理过任何信用卡,怎么会在银行透支钱呢?但是看着银行拉出来的单子上面确实是自己的名字,而且身份证号码也是一模一样的,王晓锋一下子就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000多元钱虽然不算多,但对自己这个打工的来说可不是小数目。王晓峰坚决否认自己办理了这张信用卡,他怀疑是不是有人利用自己的身份证冒名办理了这张信用卡,然后用以透支。可自从来到苏州后,身份证一直在自己身上,怎么可能被别人冒用呢?这时银行告诉他,只要有复印件就可以办理信用卡了,并问他是否将身份证或复印件交给过其他什么人。王晓锋这时才想起来,自己在应聘的时候曾经将复印件交给过多个公司,对方很有可能就是利用这个复印件冒名办理的信用卡。王晓锋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应聘不成,“羊肉”没吃到,反而惹了一身膻,于是他立即向警方报了案。
奇怪现象揭出“冰山角”
王晓锋的遭遇同样也引起了银行方面的警惕,因为银行方面发现替王晓锋办理信用卡出具工资证明的苏州某酒店存在着多名该酒店的“员工”逾期不还款的现象,而且多次催讨后也没有还款迹象,打电话去查询时也存在电话无人接听的现象。银行怀疑有人在取得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后冒名办理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于是也向警方报案。
经过调查,该酒店董事长李海波冒用他人身份办理信用卡恶意透支的一起信用卡诈骗案浮出了水面。但令人不解的是,这家酒店的生意还不错,而作为酒店的董事长,在酒店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做出如此的犯罪行为呢?
在警方调查过程中,已有所警觉的李海波选择了潜逃。
“拆东补西”真相大白
李海波,男,出生于1970年4月,汉族,初中文化。曾因诈骗罪于1996年12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2003年9月被假释。出狱后李海波找不到工作,干脆筹钱做起了生意,他先是投资开办了一家酒店做餐饮生意,由于经营得法,酒店生意不错,李海波赚到了一笔钱。酒店运转起来了,虽然有钱赚,但是做餐饮生意很辛苦,而且像李海波开的这样规模的酒店也并非利润很高。
李海波有时候也会去泡吧,在酒吧里他看到很多人“挥金如土”,只要人气旺,酒吧老板单纯地卖酒卖饮料就能“日进斗金”。这样的情景让李海波心动了,而此时他手上有了些资金积累,便决定自己也开个酒吧。
2005年到2006年,李海波出资经营了一个独资酒吧,酒吧实际上没有单独的执照,是利用租用场地所提供的执照来挂靠经营,投资额很大,达到500余万元。虽然靠酒店生意赚了些钱,但这笔巨资对生意起步不久的李海波来说,无疑还是个天文数字,但他下定决心后便执意要做成。凭借着自己在社会上的一些关系,李海波硬是靠东拼西凑一笔资金,开起了酒吧,他指望着酒吧生意能够红火,完成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然而酒吧生意与餐饮生意并不相同,没有人气,利润从何而来?很快李海波就品尝到了苦果。但是自己已经深陷其中,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希望能有奇迹发生,靠着这个希望,李海波借钱维持酒吧的经营,甚至找到了放高利贷的人。但百般努力下,酒吧最终还是经营不善倒闭了,这次投资让李海波外债累累。为了偿还债务,他利用经营状况还算良好的酒店盈余来归还债务,但是由于债务的数额实在巨大,利用酒店的资产和利润去偿还酒吧的亏损是不可能的,此外他还借了一笔高利贷,利息是月息10%,每个月光偿还高利贷的利息就要高达20万余元。
走投无路之下,2007年下半年开始,他开始利用自己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进行透支,试了几次后,他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自己可以利用信用卡套取大量现金。他就以替亲戚、朋友、员工办理信用卡的方式,获得他人的身份证,然后以他们的名义到各家银行办理信用卡再进行冒用。但仅靠身边有限的几个人是无法满足他的资金需要的,于是李海波动起了歪脑筋,利用酒店的名义对外进行招聘,然后让前来应聘的人留下身份证复印件,他再利用这些资料出具自己酒店的收入证明去办理信用卡冒名透支,而所留的联系方式也是他本人的手机号码。为了防止被银行发现,他还购买了多张电话卡,同时私刻了一个建材公司的公章,用以实施诈骗。
为了延长被银行发现骗取资金的时间,并能够继续骗取银行资金,最初的时候,李海波还经常去过账,即在还款日期到来的时候,到银行去存进现金,然后马上又套出来,有时是就存点最低还款额,也是为了继续骗取资金。
但是只借不还只会让债务如滚雪球那样越来越多,后来因为套现需要手续费,还有高利贷的不停催款,加上银行的利息,三重压力让李海波已经没有能力再去还最低还款额,也不能够继续套现使用。资金链断了之后,他再也无计可施,从2008年3月份开始,李海波就销声匿迹,开始了躲债生涯。
而警方在抓获李海波时,从他的居住地发现了大量的身份证复印件、申领信用卡的申请材料、多张电话卡以及银行借记卡。这些都是他为了冒用他人名义从银行骗取信用卡内现金的作案工具。据李海波交待,这些信用卡中,除他本人的卡被恶意透支外,其余的信用卡均是他冒用他人名义办理的以供自己恶意套取现金使用。
谁来堵住信用卡“黑洞”
像李海波这样恶意透支银行信用卡的行为,不仅给很多受害人带来了诸多的麻烦,还严重干扰了银行的正常工作秩序,此外最主要的是造成了银行资产的流失。李海波已经被法院依法判刑,获得了他应有的惩罚,但是他已经资不抵债,没有能力偿还银行的这些还款。那么这些资产的流失究竟该由谁来负责呢?
除了对李海波在法律和道义上的惩罚和谴责外,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一案件本身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利用信用卡实施诈骗犯罪,李海波案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银行金融资产从这些巨大的“黑洞”中流失,也深刻地反映出了当前信用卡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据记者了解,仅在今年上半年,在苏州一家区级法院受理的信用卡纠纷案已有三四百起。
“信用卡办理对办卡人的收入等各种条件有严格要求,发卡银行负有审查义务,但在实际情况中,审查往往流于了形式主义。”一位法官对信用卡纠纷案的增多分析了原因。
一些银行在信用卡发放业务的过程中为何存在审而不查、查而不严、查而不实的情况?给受害者带来的麻烦,银行资产的流失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这些漏洞究竟有没有办法可以防范?
法律界人士认为,首先,银行出于追求利润的目的,推广办理信用卡,这种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银行必须对办卡人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审查程序是否规范、严格,这是避免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如果说银行都能够严格把关,那么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套现所造成的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其次,在李海波案件中,王晓峰等一大批被冒用身份证办卡的人是受害者,而银行最终也成为了受害者,银行在审查上的疏忽客观上放纵了诈骗分子的犯罪行为,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最后的损失也只能由银行自行来承担。
而除了部分银行在办卡审核监管方面的问题,信用卡能够在社会上轻易套现也为信用卡犯罪的频繁发生“推波助澜”。近几年来,一些炒股者、生意人由于资金短缺,向银行贷款又贷不到,便将目光转向了信用卡套现这种违规行为。而非法的套现机构也应运而生。“借银行钱‘永远不用还’的绝招”、“只要抓住银行的漏洞,银行的钱就是你的钱”、“提供信用卡套现,套现手续费最低仅收取1%!享受最长50天无利息贷款……”如今,大量的地下套现中介、机构在互联网上大量涌出。需求资金者只要手中有信用卡,就可以联系这些套现机构取出现金,而被套出资金的安全则取决于套现者的用途和偿还能力,完全脱离了银行的监管视野。
针对利用信用卡恶意套现行为,银监会近两年下发了若干个关于防范信用卡套现风险的通知,要求各发卡机构(银行)切实加强防范的力度,甚至赋予发卡机构对经查实的套现卡有降额、注销的权力。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目前,部分银行已建立起“前-中-后”的防范信用卡套现的运行体系,其中前端加强对信用卡发卡环节的审核,将基于套现目的的申请挡在第一关;中间防范则是采用24小时全球实时交易监控系统,在第一时间识别套现嫌疑交易,后续的催收环节则加大力度。“去特定商户多次消费、不符合卡主的消费习惯,都处于银行的监控系统之内。”他表示,一旦持卡人利用“黑”商户进行违规套现交易,在查证套现行为后,银行有权冻结和停用涉及的账户,并停办商户的刷卡业务。
此外,就在上个月,最高人民法院相关人士则在北京表示,目前最高院正在对信用卡违规套现起草相关司法解释,今后信用卡套现行为将被纳入法律的监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