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常州讯:全市政法机关开展“队伍形象提升年”活动以来,邹区法庭按照活动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载体,有效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展。423日,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国建一行到邹区法庭督导活动开展情况,对该庭的相关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一、强化大局意识,树立法庭服务形象

在坚持依法办案的同时,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扎实开展法官联系企业活动,选择辖区内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24家企业,实行法官挂钩联系的方式,主动上门了解企业的司法需求,有针对性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危机、健康发展。截止到420日,全庭的8名法官利用工作间隙,全部到所联系的企业进行了走访,并对收集到的情况进行汇总,为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活动奠定基础。针对辖区一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或经营不善引发的“弃企避债”现象,该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建立司法应对机制,适度提前介入,积极参与相关工作的综合协调。今年以来,先后成功协调了邹区灯具城运输业主拖欠217家经营户247万元货款,常州冠铭机电有限公司拖欠职工工资等引发的群体性纠纷。

二、加大管理力度,树立法庭公正形象

加强以审判管理为中心的庭务管理,提高法庭的司法公信力。一是以严格程序促公正。重点落实审判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审执公开。立案环节突出透明化,规定上墙,手续到位;审理环节突出民主化,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今年以来,7名人民陪审员共参加庭审245件次。二是以严格规范促公正。对现有的信访立案、审判管理、执行工作等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更加重视对法官的日常行为管理,在法官言行举止、裁判说理说法、思想教育疏导等方面作出硬性规定,防止因细节问题引起当事人不必要误解。三是以严格考核促公正。建立审判质量效率点评制度,庭长每月对全庭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指标进行分析,随机抽查报结的案件进行质量评查,并将评查情况在全庭范围内通报。对有争议或做法不统一的问题召开全体审判员会议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三、创新工作措施,树立法庭亲民形象

根据基层法庭的工作实际和职能优势,不断丰富便民利民的措施。一是加强窗口接待工作。实行“法官轮流接待”制度,周一到周五每天安排两名同志在立案大厅直接接待当事人,审查诉讼材料,接受法律咨询,做好权利告知、风险提示、分流纠纷等诉讼引导工作,并为前来立案的当事人提供便利,切实方便群众诉讼。二是加强诉前调解工作。把“案结事了”的工作关口前移,依托人民调解工作室这一平台,适度扩大诉前调解案件的范围,尽可能引导当事人采用和缓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对现有3名专职调解员实行法官“一对一”的业务指导,以不断提高调解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延伸服务工作。选派审判骨干担任辖区4个镇调解中心的指导员,排查分析矛盾,指导化解纠纷。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到农村开展巡回审判活动,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对一些居高不下的农村纠纷类型,认真分析成因、研究对策,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

四、注重教育引领,树立法庭勤廉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增强干警素质、激发工作热情、营造良好氛围上做好文章。一是提高队伍的司法能力。针对法官队伍中年轻同志较多,审判经验尚不够丰富的特点,采用“以老带新,责任到人”、“拉高标尺,严格要求”的办法,使年轻同志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特别是在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上做到旗帜鲜明,要求年轻法官学会用群众的语言、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群众进行沟通交流,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二是激发队伍的工作活力。积极营造统筹兼顾、协作配合的工作氛围,在执行环节建立了执行情况通报制度,执行组定期向立案组、审理组反馈有关重点被执行人的情况,让全庭人员密切关注并及时反馈信息。同时,突出抓好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对驾驶员、速录员等“工作内容相对单调、收入待遇相对较低”群体,尽力关心并帮助他们化解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真正融入到法庭集体之中。三是保持队伍的廉洁自律。扎实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运用反面事例,教育和警醒全庭干警进行自我剖析,要求每个法官和工作人员撰写参加警示教育的心得体会,确保案件不出问题、队伍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