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识产权上好“安全网”?无锡中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侧记
作者:转载《人民法院报》 发布时间:2009-04-27 浏览次数:477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作为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江苏省无锡市,面临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挑战。而科技创新已成为无锡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无锡高新企业研发环节的不断延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今年4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网络的实施方案,延伸审判职能,给企业一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安全网”。
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网络的长效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该院知产庭副庭长蔡毅说,这是为了主动适应无锡地区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工作大局和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和保障企业的自主创新的需要。
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加入保护网络,涉及IT、电子、机械等诸多行业,其中大多为科技创新型、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经济转型的主体是企业,而创新则是企业的原动力。如何进一步解决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无锡中院与无锡高新区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了企业专利司法行政保护创新论坛,通过司法与行政对知识产权的联动保护进行探讨和实践,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给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
去年,无锡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500亿元,占全省10%以上,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占全市40%左右。那么,高新企业的创新如何得以持续?实践证明:只有鼓励和保护创新。而这正是无锡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要义。一家“吃过苦头、尝到甜头”的高新企业知识产权负责人认为,加强行政引导和司法保护,对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知识产权与每个人是紧密相关的,我们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知识学习,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无锡中院副院长赵建聪认为,走进无锡新传媒,与广大网友进行零距离交流,就是为了增强广大市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浓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
近3年,无锡中院借助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等,向社会公布了500多件审判文书、发放调查问卷,普及法律知识,倡导人人维权。
百年老字号王兴记等传统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问题,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依法保护老字号的知识产权同样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6月,无锡中院又从60多家老字号企业中抽样选取了王兴记等20家知名老字号进行了实地调研,为无锡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援助和支持。(作者:陈其生 蔡 毅)
200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