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法院着力构筑三位一体、因人而宜的缓刑少年犯帮教新模式
作者:赵旭东 发布时间:2009-04-01 浏览次数:478
本网无锡讯:无锡惠山法院少年审判庭在审判实践中全面落实 “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依托家庭、社区、法院三块阵地,综合考虑青少年犯罪的现实环境、心理特点等因素,紧密结合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家庭状况,着力构筑三位一体、因人而宜的缓刑少年犯教育新模式,积极协助缓刑少年犯顺利渡过缓刑考验期,达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回访与帮教相辅佐”的良好效果。
一是对所审理案件中适用缓刑的少年犯,做到人人登记造册,案案有据可查,促使回访帮教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庭前调查、审前评估工作,适时开展庭前、庭中、庭后教育,分析其犯罪的成因及预测其悔改程度,制订回访帮教方案,有的放矢开展工作,适时引导缓刑少年犯摆脱心里阴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对犯罪情节较轻,刑罚适用较宽的未成年缓刑犯,结合每名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充分借助家庭条件、学习环境等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外部条件,启动定期考察、鉴定程序,做到每案在判决后至少回访两次,每次回访后结合掌握的新情况制定新的帮教措施,形成从根本上杜绝其重新犯罪的矫治新机制。
三是以点带面,不断延伸覆盖领域。将对缓刑少年犯回访中了解的信息,作为第一手的教育资料,深入到辖区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审判,以案说法,以法育人,达到对青少年教育、感化、挽救和犯罪预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