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盐城讯: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高度重视法官庭审规范化建设,出台了不少庭审规范化方面的制度,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极少数法官在庭审作风上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个别法官在庭审中举止不端庄、语言不文明、行为不严肃、着装不规范,等等。殊不知,公众正是从法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稍有不慎,这些看似小节的问题,就会转变为后果严重的大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严重影响审判工作效果和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正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社会纠纷以诉讼的方式大量涌进法院,尤其是去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突破了一千万大关,案件总量的大幅度上升,法院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法院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司法活动接触人民群众,司法作风好不好、正不正,不光来源于对案件的公正裁判,也来源于法官在办案中的一些细节小事,如开庭不及时、着装不规范、开庭时审判人员接听交通工具,法律文书有差错等等。细节关乎形象,细节决定成败,法官的每一言一行,每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法院形象,事关司法公正。老百姓一生也许就打一场官司,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可能令他们终身难忘,对司法公正提出质疑,因此,要规范庭审行为,抓好每一个环节,让当事人从每一个细节中感受到司法的规范,体会到法律的公平与公正。

在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求日益增强的时候,庭审作风建设决不容懈怠。广大法官只有在确保实体公正的同时,确保程序公正,增强责任意识,去认真对待庭审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搞好庭审,才能真正使老百姓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从内心里认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