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南京讯:日前,南京下关法院顺利审结了43名职工诉某贸易公司职工持股会纠纷一案,法官在案件审理中的耐心细致工作,双方矛盾得到了妥善化解,43名原告均平静地接受了裁判,改制企业的正常运转得到了有效的维护,而职工们也在法官的建议下重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

2008年以来,下关法院为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采取多项举措发挥司法保障的职能作用,有力地维护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是审慎处理敏感案件,尽最大努力修复关系,化解纠纷。下关区属经济欠发达的老城区,困难企业多、低收入群体多。为尽可能降低经济形势走低对企业发展、职工生活的不利影响,下关法院对涉及群体性、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及改制、重组等敏感问题的案件,采取“摸清情况,找准症结,源头处理,案结根本”等应对措施,妥善处理了某公司持股会、某涂料公司代理权变更后押金纠纷、股权分置改革、大市场摊位租赁纠纷等一批矛盾易激化案件,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调解撤诉率在65%以上。

二是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营造和谐经济环境。①与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个体经济协会共同搭建“经济纠纷预防中心”和“经济纠纷联合调解中心”的纠纷处理平台,及时、快捷地调处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纷争,稳定经营秩序。②建立商事案件人民调解工作室。聘请资深退休司法工作者担任人民调解员,引导当事人在较为宽松、平和的环境中平息纠纷。③建立小额诉讼速裁机制,方便群众,减缓冲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是关注经济动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规范意见。克服就案办案思想,着眼于大局,及时发现案件中具有倾向性、普遍性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规范意见,为促进企业发展,为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在审理涉及螺纹钢销售的案件中,下关法院发现部分商家违规买卖无生产许可证的钢材,危及建筑物质量安全,经向质监局发出司法建议,该局已加强了对相关经营活动的监控。2009年以来,下关法院受理金融机构诉个人贷款案件有增多趋势,在充分分析调研的基础上,该院在积极化解矛盾、缓解对立的前提下,提出正确引导、慎重放贷、理性按揭等多项规范性建议。

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步骤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通过组织典型案例旁听、开办法律讲座、送法进企业、进市场等方式,宣讲法律,帮助企业和经营户防范经营风险,守法经营,健康运行。同时,建议经营者妥善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避免或减少损失。

五是主动走访,前瞻服务,保持司法保障与经济增长一线的密切联系。在成立“三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前提下,一把手院长亲自带队走访区发改委、建设局、拆迁办等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及各危旧房改造片区,了解工作进展和对司法的需求,明确具体工作目标。立足本区特色,分别集中走访利税前50名驻区企业、大型贸易市场、区属改制企业等不同经营群体,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征询意见,解答法律咨询,就审判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服务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建立定向联络制度,对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法院随时提供法律指导和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