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无锡讯:日前,宜兴法院针对当前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出现的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极易引发群体性纠纷的情况,建立和完善了五项工作机制,积极构筑和谐劳资关系,努力实现劳动者与企业的利益“双赢”。

一、建立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一是构建大调解网络建立多元化劳动争议处理联动机构,由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人民调解、工会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的大调解网络,实现劳动争议大调解、中仲裁、小诉讼的纠纷处理格局。二是实行专业化审理。成立了由审判经验丰富、办事细致耐心的法官为主组成的劳动争议案件专业合议庭,专门审理新类型、疑难复杂或矛盾较大的劳资纠纷,聘请人民调解员充实人民陪审员队伍,直接参与劳资纠纷的处理。三是规范案件审理流程。以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参照成熟的审判经验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办案规范,有效指导了审判实践。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业务指导机制,对劳动争议处理联动机构”人员加强业务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意见。四是强化司法监督职能。借助联动机构,适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提出建议,加大对违法用工企业的监督查处,从源头上抓好劳动争议案件的预防工作。

二、建立企业用工服务机制。一是规范企业用工。建立骨干企业联系人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专业优势,对企业于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劳资纠纷予以及时指导;对企业的咨询建议予以及时答复,提高企业的纠纷处理能力;引导企业落实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劳动合同内容,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加强对涉诉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发放等情况的司法调研,帮助企业弥补用工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必要时向相关企业发出司法建议。二是弘扬诚信企业。联合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以培育诚信企业典范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倡导规范管理、合法用工的先进理念。选择规模较大、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为先进典型,对其合法用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取得的成效予以适当宣传。

三、建立劳动争议预警机制。一是建立特约联络员制度。确定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市总工会等相关人员为特约联络员,建立劳动纠纷定期通报制度。帮助各部门及时了解已经发生的劳资纠纷信息和可能引发群体性纠纷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预防,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由法院和各管理部门共同举办的劳动争议处理联动机构”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当前面临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共同商定解决方法,积极应对劳动争议案件的突发性、群体性和多发性情况。

四、建立职工帮困救助机制。一是建立劳动争议审理绿色通道。对劳动争议案件即立即审即调,在诉讼程序上力争快捷,最大程度地节省诉讼资源,提高审判效率,方便群众诉讼。二是规范诉讼代理。协助市法律援助中心完善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制度,对个别法律工作者利用劳资纠纷违反法律服务收费规定、侵害劳动者利益的行为予以有力监督三是建议设立专项援助基金。适当的时候将建议相关部门拨付专项款项基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做好特困职工的扶贫帮困工作。由相关部门对劳资纠纷中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而申请执行人又确实困难而得不到及时赔偿的,通过相应的审批程序后给予适当救助。一方面给予受害人一定的社会救助,减少上访;另一方面缓解此类纠纷的执行压力。

五、建立劳动法律宣传机制。一是大力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多种媒体,以新闻报道、庭审直播、法律讲座、送法进企业多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法律的引导功能。通过到企业现场开庭、邀请职工及企业代表旁听开庭、邀请专家学者现场答疑等有效形式,强化劳资双方的法制意识,引导权利人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