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省昆山法院的办公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制作精美、印有照片的2008年度先进名册宣传展板,让来访者在第一时间获取讯息:先进工作者24人中,女同志11人;十佳书记员中,女同志5人;两名女法官荣登年度办案前三甲。如今,昆山法院拥有中层以上女干部14人,16名女法官去年人均办案197件,其中3人办案超200件,办案超300400600700件的各1人。她们立足岗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铁骨柔情撑起司法为民的“半边天”,成为政法战线上一道颇为亮丽的风景线。

是年轻妈妈  更是人民法官

2008年度“昆山法院先进工作者”、“昆山市优秀公务员”、“苏州市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踏上审判岗位仅一年半,助理审判员张雪莲接连喜获表彰。这在外人看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这位年轻法官究竟有何本领在短时间崭露头角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本职的热爱和超常的业绩。

20078月,张雪莲被调入民一庭专办劳动争议案件。身处全院案多人少矛盾最突出的部门,她凭借六年书记员工作的深厚功底,很快适应了繁杂琐碎又极富挑战性的审判工作。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劳资纠纷激增,面对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时甚至蛮不讲理的劳动者,她始终心平气和,依法认真办好每个案件。在审理113名员工与昆山美丽华油墨涂料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的劳资纠纷时,她加班加点对大量工资和加班费进行核算,耐心细致地展开调解,及时解决了员工工资11.3万元。她全年办案602件,调解撤诉方式结案335件,案件调撤率55.6%

每天提前1小时上班并至少组织4次庭审,群体性诉讼则每天开庭近30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让小张无暇照顾4岁的儿子,心感愧疚却无怨无悔。“辛苦也认了,只有密集的时间安排、紧张的工作节奏,才能缓解审限到期的压力,才能对焦急盼望结果的当事人有所交代”,在苏州中院大学习大讨论专题研讨会上,她的发言让在座院长们为之动容。

即便是二线  也能建功立业

2008年,法院审结行政诉讼案件76件,办结行政非诉执行审查案件28件;开庭审理行政诉讼案件51件,其中行政首长出庭43件,出庭应诉率84.31%,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作为全院唯一的女性团队,行政庭虽是二线,但工作成绩却受到各界肯定,其创办的杂志型简报《剑锋》季刊,更获选年度“昆山市十大法制宣传载体”。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她就是庭长吴为群。

2006年底,千灯法庭庭长吴为群离开工作三年的基层一线,平调至行政庭担任庭长。考虑到庭室承担着化解官民矛盾的重要职责,为尽快熟悉环境、掌握当前行政审判领域的新动向,她带领下属先后走访十家行政机关开展调研,主动深入花桥国际商务城就镇区合并带来的拆迁问题交换意见。在认真做好审判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行政和解协调案件的回访工作,邀请各界旁听典型案件庭审,定期与执法单位座谈交流,全面加强法制宣传培训,促使市政府专门就行政执法及行政首长应诉出台文件,有力推动了依法行政。

为积极应对2008年严峻的宏观调控形势,提高行政诉讼和解水平,吴为群又带领部门探索新的协调机制,首次在行政裁决类案件中试行圆桌审判,妥善化解房屋拆迁等行政争议29起。正是在“即便是二线,也能建功立业”信念的指引下,行政庭工作经验终于走上了“2008法治苏州论坛”的交流讲台。

组建爱心平台 情系少年权益

2008528,对几名来自陕西、甘肃等汶川地震灾区的少年犯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他们代表看守所几十名生活困难的未成年犯,接受了各界捐赠的1000元钱和300多件衣物、书籍。而最让他们难忘的,则是纪妈妈要大家认真改造、回报社会的谆谆教诲……

作为首届“江苏省十佳女法官”,少年庭庭长纪珍始终坚信:对渴望自由和缺少关怀的孩子们来说,每一个小小的善举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为了给生活困难的在押未成年犯或民事案件未成年当事人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2008年初,她多次通过《现代快报》以专版头条形式,向全社会介绍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在押少年犯生活境况、残疾未成年人求学经历等情况,同时发出爱心捐助倡议,短时间内得到广泛响应。法院干警、保险业员工、台商家属、上海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更有八旬老人、在校大学生等无数普通市民赶赴报社捐款捐物。在她的努力下,一个汇集了社会各界的广阔爱心平台成功组建起来。

一年来,爱心平台汇聚的社会暖流惠及了所有急需援助的未成年人。一辆新轮椅和千元慰问金让11岁脑瘫女童周小妹艰辛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平坦;国际小学六年级学生高羽获得捐助超15万元,战胜白血病魔的决心越发坚定;多名少年犯在刑满释放当天得到了充裕的返乡路费……2008年,“为青少年组建爱心平台”荣获“昆山市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纪珍则以时刻心系少年权益的拳拳真情,当选“首届感动昆山道德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