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邳州法院,37名女干警活跃在各个工作岗位,撑起了法院工作的半边天,成为法院最美丽的风景。笔者采撷她们工作中的点滴片段,点缀为文,以彰其风采。

李欣:为孤儿们建一个家

身为政治处主任的李欣,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燕子埠镇22名孤儿的“法官妈妈”。2002年春,在参加市妇联组织的一次扶贫活动中,李欣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燕子埠镇的孤儿们。11岁的晨晨每日步行10余里地上学,中午还要回家为年迈的奶奶做饭,9岁的小静,父母双亡,寒冷的冬夜,只能和衣睡在冰冷的芦席上,然成绩却总是全班第一。困苦却乐观,艰难仍追求,孤儿们不甘命运的眼神深深触动了她。回来后,她立即向法院党组提出了救助孤儿的倡议,得到了全院干警的积极相应,对22名孤儿进行了“一加一”帮扶。从那以后,在孤儿们的家中,在普法的课堂上,在孤儿们的集体生日上,在春日的游玩中,在春节的宴会上,无处不见李欣热心的身影。对于自己帮扶的孤儿小静,李欣不仅从物质上给予支持,更是用心关注孩子心里的健康成长。空闲时间,总是将小静接到自己的家中过上几天,让女儿陪着她逛街游玩,极尽“母亲”之情。8年来,22名孤儿,有15名已经长大成才,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其中一名孤儿大专毕业后还进入了海尔集团。每每论及此事,李欣总是欣然而笑,“孩子们都很争气!”

冯遵琴:为迷途者点一盏灯

问题少年,叛逆、倔强、逆反。然而,他们看冯遵琴的目光,却总是满含感激与柔情。冯遵琴是邳州法院少年审判庭主审法官,多年从事少年审判工作,她总结出“诉前听证、案中教育、判后回访”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并身体力行之。八年来,经过她审理的650余名未成年罪犯,无一出现再犯罪现象。20083月,一起侄女锤伤婶母的案件摆到了她的桌前,正在读初中的侄女,因为生活中的误会,用锤子将婶母锤伤,并关门离去,引起婶母家人强烈愤怒,坚决要求严惩凶手。在依法审判的前提下,为了挽救女孩,挽救双方的亲情,冯遵琴用足了方法,最终使得叛逆的女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痛苦流涕跪求婶母及家人谅解。案件结束后,双方共同为她送来了锦旗,称赞她的审判“情法相容,治病救人”。正是为了这句“治病救人”,挽救失足少年,冯遵琴付出了太多,儿子的成绩逐日下滑,她无暇辅导,婆婆的身体不好,她无法伺候,丈夫的生活起居,她无法照顾。面对家人抱怨,冯遵琴满含内疚,“下辈子再还你们吧。”

石荣芬:为弱势者撑一把伞

“喂,法院吧,我们是张楼村委会,我们村张老太太想打官司,但是腿不能走,你们能来吗?”2009227,时针指向了11点钟,立案庭副庭长石荣芬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立案的申请。“好,请你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我们立即过去。”赶到20余里外的张楼,老太太向石荣芬哭诉三个儿子不养活她,把她一个人放在家中不理不问。通过村支书,石荣芬了解到,张老太太去年夏天摔倒骨折,一直无法痊愈,原本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生活,现在必须要搬到儿子家中专人照顾,但是三个儿子都到外面打工了,儿媳妇们一直没有商量好接到谁家。“如果简单立案,那么到判决前这一段时间内,老太太仍无处安顿”,考虑及此,石荣芬立即请支书帮忙喊来几个儿媳妇,当场立案,当场调解,几个儿媳妇看到事情摆到了桌面上,备感难堪,纷言没有抛弃老人的意思。双方最终顺利达成协议,每家轮流照顾老太太4个月。案件调结,时间已经是下午340时。多年来,为当事人加班,上门立案开庭,帮助特困群体办理诉讼费缓减免和司法救助,石荣芬坚守在立案的岗位上,记不清自己处理过多少这样的事情,记不清自己付出多少职责之外的努力。平凡中尤显高大,琐碎中方见精神,不自觉间,石荣芬成为干警心中、百姓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