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探索出一条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审判管理新机制,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要形象,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通过开拓创新,建立了院长带头抓、党组成员直接抓、职能部门协助抓、业务庭局具体抓的审判综合管理“一把手工程”, 审判质量与效率有了明显提升。   

 

以科学和创新为导向,实施审判质效的统筹管理。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和上级法院对审管工作的具体要求,着力将审判管理与其他特色工作有机衔接,统筹管理,力求发挥整体效应,以其他特色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审判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该院对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增设机构,扩充职能,对案件实施科学分流,科学管理;做大做强调解速裁工作,配强配优调解速裁中心的人员力量,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确保4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通过速裁程序解决,减轻群众讼累;建立快速执行机制,对部分案件开辟速执绿色通道;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深入挖掘驻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和“三级调解网络”、派驻法官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减缓一线审判的压力,促进审判质量的提高。

 

以督查和导引为手段,实施审判质效的均衡管理。该院将年度法官、部门结案指标分解为月度结案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并结合常州中院开展的“培育法院先进典型、打造法院特色品牌”活动,推出“六星”级干警评选活动,每月评选出办案效率高、案件质量好、工作配合优的干警,分别授予“办案之星、调解之星、质量之星、服务之星和协助之星”的荣誉称号,激励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均衡、高效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对法官均衡结案情况坚持月度分析通报制。每月由审管办全面统计后出具一份反映法官个人、审执部门和全院审执情况的与去年同期相比较的各有关数据指标一揽表,让院领导及各庭、局长随时掌握案件均衡结案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和督促。

 

以规范和高效为目标,实施审判质效的细节管理。坚持每月案件质量全面评查,每月评选优秀案件、优秀文书和较差案件、较差文书,并对较差案件、文书相应扣分并予以实名通报,增强法官的质效意识;坚持每季工作分析点评,通过横向纵向的数据比较,分析研究,找出差距,采取扎实措施,提高审判质效;坚持每季对发改案件逐案讨论,听取原案件承办人到会申辩的基础上,确定合格、瑕疵、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档次,并对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要求,统一意见;坚持定期考评制度,采用法官业绩月度考评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一位法官的工作业绩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考核,真正做到个人有比较、部门有参考、年度有对照。该院充分发挥院长在审判管理中的强力作用,建立院长提示、表彰和督办制度,即根据各项工作的统计、通报情况,针对审判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和苗头性问题,以“院长提示”的方式进行警示;对于成绩突出、进步较快的部门或个人,以“院长表彰”的方式进行嘉奖;对于案件久拖不决、审限意识不强或其他工作不到位的现象,以“院长督办”的方式进行督促。

 

以保障和激励为抓手,实施审判质效的人文管理。全力做好保障和激励工作,激发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工作效能的最大化。在组织保障方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和审管办主任为成员的庭长审判管理工作考核领导小组,明确各管理层次的职责。充实审判管理力量、整合审判管理职能,将两名具有丰富审判经验又擅长调研的同志调至审管办,明确由各审判业务部门的副职兼任审判管理信息员,每月向审管办报送信息;为提高审管水平,该院定期请上级法院领导与专家前来授课;同时,建立审判管理信息奖励机制,对被本院网站、市中院、省高院采用的信息,分档次予以奖励。为提高干警的办案积极性,建立办案奖励制度,确定法官办案指标后,以递增的方式对超办案的予以奖励;对法官进行多种形式培训学习,在积极鼓励法官参加高学历教育和专项培训的同时,创新法官培训模式,分批组织全院40名法官赴南京大学开展专业培训;改善干警工作环境,在办公区域内添置咖啡机、完备法官活动室场所和器材、举办法官沙龙活动等;每年组织干警外出进行红色旅游,缓解全员工作压力,激发全员工作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