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法院执行局救助贫困弟子终圆大学梦
作者:卜巧莹 发布时间:2013-08-28 浏览次数:503
28日,千百万学子开学的日子,18岁的小春喜即将踏上赴南京的汽车,可是捧着火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仍苦恼着一句话不说,坐在淮阴区丁集镇七一村的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屋内,昏黄地灯光下翻着《世界名著选编》。
15000元的学费让这个因一起交通事故深受其害的家庭愁容莫展!春喜的父亲3年前在村里的四岔路口因电动三轮车肇事撒手人寰,春喜妈妈随后改嫁,春喜三年以来跟随80岁高龄的爷爷奶奶生活,奶奶病重驼背,身高只有1米45的她做些基本家务,爷爷挺着硬朗的身体种着几亩地的粮食蔬菜贴补家用。
三年前那场交通事故肇事者孙某本应赔偿十五万元,但因服刑回家时间不长,无经济收入,家属生病生活困难,家中无财产可供执行。当得知春喜被江苏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录取后也百感交集,在淮阴区法院执行局法官的协调督促下,孙某将租屋周围的几棵大树卖了凑了3000元递给了这位准大学生。
还有一万多元的缺口,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怎么办?执行局长夏海军心里有数,法院一年总共20万元的救助基金,那么多贫困家庭亟待执行救助,如果不广开渠道,八方相助,很难凑齐这数额不菲的学费。他立刻开始上级申请协调,市政法委、市中院、民政局多番请示,顺利批下一部分;与丁集镇政府的镇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火速解决一部分;与淮阴区企业家代表真诚沟通,鼎力支持了一部分。
这七平八凑的学费,凝聚了太多人无言的关怀。正当法官们在为春喜的学费辛劳奔走时,自助者,天助之,春喜也利用假期的两个月,在一家村办企业的木工厂打零工,积攒了1158元的生活费,已购维持在南京的一段生活。
执行法官周海兰和姚立勇带着凑齐的学费来到他家时,他结束了一天的零工,正收拾着行李,手捧拿到来之不易的学费,春喜表现得犹如他的名字一样喜出望外。
他高兴地连说了三声“谢谢阿姨、谢谢叔叔”,问及所学的专业,他自豪地挺起胸脯说:“汽车就是我的梦,大专里我学习修汽车,以后工作了我要自己挣钱,开上自己的汽车”这个带着眼睛,皮肤黝黑的文弱男生显得斗志满满。
周法官临走时还给春喜的爷爷奶奶与春喜留了“执行法官便民联系卡”,叮嘱在村里或者南京遇到事情可以随时打电话。“对春喜的帮助不仅是开学的学费,3年的大学生活,法官要做的是教会如何感恩、如何做人”执行法官周海兰说,走出家门时,已是夕阳西下,落日余晖。
可是,当几个小时后,一轮新日冉冉升起时,等待春喜的将是崭新的人生!
据悉,仅27、28、29三天,爱心法院的执行局共计救助7名交通事故受害家庭无法得到应有赔偿的学子,“在一个案件中,受害家属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和执行款项是个体责任;可是如果一个勤奋上进的学生,得不到改变命运的仅有的上学机会,那是我们社会的责任!”淮阴法院院长尤铁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