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法院延伸司法服务保障中小企业发展
作者:贺晓梅 发布时间:2013-08-22 浏览次数:431
当前,在经济转型与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生产经营、转型升级等多重困难,解困与发展是其主要任务。钟楼法院提供多角度、全方位司法服务,促进辖区内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保障地方经济平稳运行,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对接服务,健全诉前风险防范机制。中小企业在项目承接、业务设计、财务、人事、合同等方面,大多缺少严谨的制度,很少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或设立专门法务人员,大部分企业在防范法律风险的制度漏洞。钟楼法院创新服务载体,通过一对一结对、定期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直接沟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涉法困难和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印制法官联系卡、企业常用法律法规手册,组织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观摩旁听庭审、举办法律讲座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通过为企业制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的提示、量身定制指导方案、开展法律法规宣讲等形式,加大服务力度,确保服务实效。
二是加强诉讼指导,完善诉中便利诉讼机制。部分中小企业诉讼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诉讼中证据收集、举证质证、财产保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及时加强诉讼指导,引导其正确参与诉讼。为此钟楼法院加强诉讼指导,通过便利立案、引导举证、督促履行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条从立案、审判到执行的“绿色通道”,保障涉中小企业案件的优质高效妥善办结。案件审理过程中,通盘考虑案件审理全局,如对企业解困、职工安置、发展前景等的影响,准确把握各方利益诉求,科学运用保全手段和设计解决方案,综合利用人民调解、委托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方式。
三是加强司法建议,建立诉后法律辅导机制。在诉讼结束后,加强判后答疑和法律释明,并注意结合之前在案件审理中发现的中小企业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以司法建议的形式及时向企业反馈,提出改正建议,促使企业及时堵塞经营漏洞。
四是加强宣传调研,完善服务长效机制。综合分析研判,提供类案指导。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诉讼中涉及的重点、焦点问题和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方式,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司法保障意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市场环境。定期沟通协商,回应司法需求。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将司法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年度工作目标,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发布会议纪要、公布典型案例等,帮助辖区内中小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推进管理创新,引导其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