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便民,架起和百姓之间的心灵彩虹
作者:李金宝 发布时间:2013-08-06 浏览次数:1785
群众信访难、执行难,进法院找不到人,办不成事的事,如今在沭阳法院已成为老皇历。该院“联系群众、转变作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为民司法”的理念系统化、具体化,打造成司法为民的全新平台,开辟了便民惠民的崭新途径——
这是情与情的交融,更是心与心的贴近,这是司法为民的举措,更是一曲和谐颂歌……
一枚枚闪亮的法徽在花乡大地上发出夺目的光彩,他们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为百姓解烦排忧。他们默默把真心、真情送到千家万户,他们司法为民的深情就像一条泛着光亮的小溪流淌在群众的心际间,用优质的司法服务架起了和百姓之间的心灵彩虹,谱写了一曲司法为民的和谐乐章。
沉下去,倾听群众说想法
6月下旬,沭阳法院院长周辉专程来到沭阳籍务工人员集中地的常州市武进区进行走访调研,他进工厂、入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先后与百余名沭阳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调查座谈。通过调查发现,近90%的人员都怀有回家乡创业的想法,但真正返乡创业的仅20%。通过进一步了解,主要原因是家乡的劳动保障、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不到位。针对这一问题,周院长指导本院司法建议办公室专门撰写了3000多字的《关于沭阳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县委书记蒋建明、县长胡建军在报告中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人社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社会服务,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要沉下去、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按照周辉的要求,该院从领导到普通干警纷纷下去搞调研和上门办案。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分赴乡镇进行“问计于民,提升司法公信力”专题调研。通过当面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排查矛盾纠纷隐患,了解辖区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纠纷的新类型和新动向,从纠纷的数量、性质、激化隐患和影响基层稳定程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梳理和综合分析,以调查报告、司法建议等形式通报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从而为社会矛盾的综合治理和基层纠纷的源头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该院开展了解民情民意好、破解发展难题好、化解社会矛盾好、促进干群关系融洽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好的“争当五好下访员”活动,全院干警改变了过去由“我等待”到“我下去”、“背靠背”到“面对面”,俯下身子到基层“接地气”。全院一线法官每人负责联系一家县经济开发区或乡镇工业集中区企业,定期到企业进行调查走访,为企业排查风险源点,研究企业法律保护策略,增强企业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先后妥善处理科瑞公司、华嘉精密钢管等招商引资企业执行案件,成功协助党委政府盘活长江热电等重点企业资产。
转作风,优质服务促公信
审判执行法官行走在花乡阡陌,让弱势群体感到夏日的清凉,贴心的感情。2006年4月1日,扎下镇王庄村村民朱秀英,因患腰疾找卢巷村村医尤某就诊,在诊治过程中尤某敲打了朱秀英的腰部,使朱秀英下肢失去了知觉。朱秀英先后到县人民医院、南京市医院诊治,村医尤某为朱秀英付了部分医疗费。而后经法院审理,判决尤某赔偿朱秀英14万元有关费用。尤某由于经济困难,只履行了部分义务,一直拖了6年有余。2013年6月25日,该院执行局汇同扎下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找双方当事人调解,尤某除去几年间已付的费用外,再付朱秀英15000元,朱秀英同意撤回了执行申请书,双方当事人终于握手言和。
在“联系群众、转变作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该院干警怀爱民之心,办便民之事,行利民之举。他们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在院机关建立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年均接待群众2万余人;在各人民法庭设立诉讼服务站,在不设法庭的乡镇和偏远的村设立巡回审判点坚持巡回办案和提供法律咨询;在院机关和各人民法庭门口设置公开栏,将每位法官的姓名、职务等身份状况公布于众,法官履行职务一律着制服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审判大厅设立电子触摸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了解案件信息;选派26名法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定期深入校园开展法制讲座。一项项便民利民的举措,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赞扬。
精审判,提升质效保公正
办案的法官们洒下的是一串串晶莹的汗珠,收获的是群众的满意,在人生的五线谱上留下了一行行跳动的音符,弹出了动人的乐意。6月24日,沭阳某乡两位80多岁的老人杨某和李某到法院诉讼讨薪,状告原单位乡兽医站拖欠退休金。法院判决拖欠单位退还退休金后,由于被执行人在规定时间内拒绝履行义务,法院及时查封了被执行人该乡农技服务中心的四间房屋并将其拍卖,该院执行局急老人所急,周永、孙兵两位执行人员冒着酷热驱车30公里,将通过拍卖程序得到的7000余元执行款送到了两名年逾八旬的退休职工手中。
为了确保司法公正,该院把案件质量作为审判工作的生命和审判管理的中心,在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更加注重通过简易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审理相结合。强化法律知识的测评,定期开展专题业务考试,对不合格者予以处罚;强化裁判方法的训练,出台《案件汇报工作规范》,要求承办人汇报案件时脱稿并画法律关系图,提出明确处理意见,杜绝“审而不判”现象;强化庭审活动的实效,把庭审作为法官能力展示的舞台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中心地带,出台《关于提升案件当庭宣判率的实施意见》,明确当庭宣判案件的类型,当庭宣判的内容及考核标准,要求法官当庭认证、当庭说理、当庭裁决。开展6类案件庭审经验总结活动,全面提升法官庭审技能;强化法律文书质量,统一裁判文书格式规范,成立评审委员会,每月进行一次裁判文书评查,每年举办一次同命题法律文书制作竞赛,评选出优秀、不合格法律文书,并上网公示;强化错案责任追究,审委会每月对全院发改案件进行一次评查,现场作出责任认定,落实惩处措施。
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办案,带头处理涉诉信访疑难案件,对涉诉信访大案难案、上级督办案件、可能出现上访闹访以及涉及当事人多、矛盾尖锐的疑难复杂案件,均指定分管院长包干负责,并定期召开审判委员会,集中讨论研究疑难复杂案件,努力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
全院审判人员充分发挥“真干、实干、苦干”精神,将“案结事了”工作目标贯彻到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齐心协力,多办案、快办案、办精品案,审判执行工作成绩显著,案件审判质效指标与往年同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2012年全院办案2万余件,案件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率为近年来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