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法院“六项措施”破解“送达难”
作者:贾法宣 发布时间:2013-08-05 浏览次数:487
“送达难”一直影响着案件审理,针对当事人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原告在立案时提供的联系方式不准确、受送达人故意躲避应诉、受送达人的家庭不配合等送达中遇到的难题,贾汪法院积极探索,“六项措施”着力破解“送达难”问题。
严格规范立案信息登记。在立案时要求立案人员认真审查诉讼当事人的住所地址、联系电话和从业地点等详细信息,信息不全的当即要求原告补正。
提前沟通、电话、QQ预约送达。通过原告立案时所提供被告的地址及联系方式,提前与当事人电话或QQ沟通,做好法律宣传和送达文书的释明工作,积极争取当事人的配合,使受送达人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预约送达时间和地点,使受送达人主动接受送达文书。在实际送达中,避免“白跑”现象的发生。
充分发挥村干部及人民调解员的协助送达作用。村干部及人民调解员最熟悉自己辖区的村社分布、村民情况及案件的基本情况,委托上述人员转交送达,更能及时、准确地送达到当事人,保证直接送达的成功率。
实行拍照录像,有效固定证据形式。对于少数拒不签收法律文书、经劝说教育无效的被送达人,全程跟踪记录送达情况,并对现场或送达过程进行拍照或录像取证,以固定证据形式,确保送达效力。对那些态度恶劣的被送达人,在送达时邀请当地村干部、人民陪审员或人民调解员到现场,见证送达过程,对拒不签字的当事人实行留置送达,提高了送达公信力、
打破常规送达时间和地点,及时、准确送达当事人。针对当事人工作时间段内往往不在家难以送达的普遍现象,为了保证将文书及时送达当事人,不辞劳苦,放弃休息时间,利用节假日、午餐、晚餐等有利时间段,到当事人家中、打工地点及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进行送达,显著提高了送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