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夏日
作者:丁新春 发布时间:2013-07-16 浏览次数:2279
惨白的太阳挂在天上,恣意地吐着炽热的火舌,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一波波热浪毫无遮拦地扑向大地,蒸腾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
流经村庄的小河旁,一排杂树无精打采地沿河而立,树梢纹丝不动,河里的水象镜面一样平服,太阳沉在河底,丝毫不见移动,一切仿佛静止了。倏地,一声嘹亮的“吱——”的鸣响划破了静寂,这一突如其来的“奇响”仿佛战斗的号角,旋即,源源不断的“吱”声从默立着的树的枝叶间流淌出来,死寂的空气中顿时一派生机。那是蝉,它们受不了寂寞的煎熬,引吭高歌了。
乡村的夏日,听得最多的就是蝉鸣了。
蝉的声音其实很单调,似乎只有一个音频,从头至尾一条直线,与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等词汇毫无交集。在单调乏味的蝉鸣声里,乡亲们打发着一个又一个沉闷的夏日。
蝉鸣声声,撩起了我和小伙伴们捕蝉的欲望。捕蝉的工具很简单,在一个小塑料袋袋口箍上一圈细铁丝,铁丝圈上密密地粘上蜘蛛网,再用一根芦竹绑上铁丝圈,至此,捕蝉利器便横空出世。蝉喜欢栖息在枝叶繁茂的树上,便于隐蔽,但耐不住寂寞的鸣唱出卖了它们,孩子们循着声音,蹑手蹑足窜至树下,仰面寻找,绕树不过一两圈,就能发现密叶遮蔽下的蝉。接下来,大家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利器探进绿叶密匝的树冠,悄悄移向蝉栖身的树枝,然后,猛地一罩,正唱得忘乎所以的蝉便落网了。初试成功后,大家再接再厉,一棵树一棵树地清剿,不出个把钟头,便能捕到好多的蝉。
对于俘虏,我们的处置方式只能用残忍一词来形容,通常是卸掉蝉的一侧羽翼,掷于地上,任其扑腾,而不能飞逃。捕获后的蝉或许是自知大限将至,再也没有兴致唱歌了,极少碰到被俘获而仍发声的蝉。待玩得差不多了,大家会把蝉送进锅膛,烤了吃。我模糊的印象当中,烤蝉味道很是寡淡。
当然,我们的捕蝉行动并不能百发百中,有时,人还没到树下,就被警惕的蝉察觉了,“吱”的一声,它振动着轻薄的双翼,飞走了。还有时,箍着铁丝圈的塑料袋快要罩着蝉的时候,有所察觉的它从树枝上腾身而起,疯狂地扇动翅膀,在空气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绕开铁丝圈飞之大吉,逃离前还不忘撒下一线尿来,免不了有几点落在孩子们仰着的充满成功期待的小脸上,算作对孩子们的反击吧。
除了捕蝉之外,我们还很容易在树下的土地上找到蝉蜕下的壳,有时在树干上也能发现附着的蝉壳。奶奶说,蝉壳有用,是很好的药材,因此,每当发现蝉壳后,我都会捡起来,回家交给奶奶保管,待攒多了,再到街上卖掉。
蝉是从哪里来的?儿时的我很好奇,奶奶告诉我,蝉是地里长出来的,对奶奶给的答案,我很不理解:地里怎么会长出会飞的蝉来?长大以后看书,才知道这是真的。蝉卵一般会在松软的土里潜伏4至6年,其间不断生长、多次蜕皮,待长大了,从地里钻出来,爬到高树上,雌雄交配,不久后死去,蝉活在太阳下的时间不过两个月左右。想想也是,蝉生命的绝大部分时间待在黑暗的泥土里,好不容易见到光明,它怎能不无限欣喜、引吭高歌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我最喜欢在凉爽的夜深时分听到蝉的吟唱。午夜梦回,窗外皓月当空,清辉静泻,微风轻拂,万籁俱寂,此时,远处的树上传来一两声蝉的鸣响,沉睡的村庄显得越发静谧、安祥。伴着清幽的蝉鸣,我再度睡去,梦见了自己的未来。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得起谁来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