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法院做优做实青少年维权品牌
作者:王勇 发布时间:2013-06-18 浏览次数:483
近日,灌云法院“司法护航工程”被团市委、市综治办评为首届全市“十佳青少年特色维权工作项目”,这是该院青少年维权工作继“省级青少年维权岗”、“全省公正司法示范点”、“连云港市青年文明号”之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荣誉的背后,是创新进取,是艰辛付出。多年来,灌云法院少年庭积极探索青少年维权工作新途径,圆桌审判、庭前调查、法官寄语、判后回访等工作举措受到上级法院领导的高度肯定,而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室、未成年人审判心理干预等机制更是开创了全市法院之先河。
“法官的职责不仅是局限于惩罚犯罪、挽救罪犯,真正地从源头上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才是根本出路。”针对这一设想,该院组织人员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专题调研。“不懂法、讲义气、要面子、爱逞强、缺乏辨别力是青少年犯罪案件频发的主因,处于这一时期的人,生理和心理经历着一场考验,因此在这段时期接受的教育水平将决定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基于这一认识,该院决定将学校作为“预防和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主阵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院校共建合力护航青春。
不久,由该院19名法官担任的“法制副校长”正式走马上任,为实现“在校生零犯罪”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法官们在审理案件的同时,将更多的目光落在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上,积极指导参与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辅导,为加强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法制意识、创建美好和谐校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仲润同志:法制意识必须要增强,少年法庭要做成灌云的品牌,这是具有长远意义的,努力十年改变一代人。” 县委书记鲁林对该院青少年维权工作作出这样的批示。为了将特色工作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工作,该院与团县委、县教育局联手,在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成立“心海护航服务中心”,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推向深入。据该院少年庭潘兴军庭长介绍,“在基地现有的科普、乡情、劳动、手工、生存、才艺等六类课程基础上,我们将法制教育作为必修的第七类课程引入基地,目的是想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院选派了10名法官作为教育基地的专职法制老师,成立至今共为全县中小学学生举办法制讲座58期,模拟小法庭36场次,发放青少年自护手册3600余本,受教育人群达4万余人。”教育基地的负责人告诉笔者。
翻看学生们撰写的心得体会,可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升华,“一定要养成守法的习惯,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让自己悔恨终生。”“只有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能成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后我一定会遵纪守法,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