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皋法院加大法官队伍建设力度,通过构建“六项机制”凝聚队伍正能量,激发队伍整体活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纪委等9个部门联合表彰为全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经济开发区法庭顾雪红庭长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构建教育熏陶机制。创建“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实行“五级责任制”,即院党组负责党总支、党总支负责党支部、党支部负责党小组、党小组负责党员、党员结对负责群众。通过“六必谈”、“四必访”推进思想责任区的落实,“六必谈”,即信访投诉必谈、发改案件必谈、违规违纪必谈、职位变动必谈、表彰奖励必谈、外出办案必谈。“四必访”,即生日婚丧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矛盾纠纷必访、生活困难必访。相关做法被市级机关工委在全市推广,《江苏法制报》作宣传报道。

 

构建培训提升机制。制定人才工作五年规划,认真分析法官队伍中审判人员断层的现状,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参加上级培训和内部自行培训作为提升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有专题辅导、经验交流、案例点评、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同时规范在职干警学历教育,制定《关于规范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相关规定》,鼓励、确保选送在职优秀法官继续深造。

 

构建结对培养机制。2010年开始实施以“师徒结对互学,促进新人成长”为主题的“青蓝工程”, 通过师徒双向选择、实绩考核评比等方法,开展专题大讨论、课题大调研、业务大培训、庭审大观摩、庭后大讲评、技能大比武等“六大活动”,进一步激发争先创优意识。师徒结对初显成效。1名徒弟被市总工会授予“如皋市五一劳动奖章”, 3名年轻干警走上中层助理岗位,10多名年轻干警成为独任法官。“青蓝工程”相继被评为组织工作、政法工作和党建工作创新创优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均给予宣传推介。

 

构建竞争择优机制。在人才选拔上,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一般三年组织一次竞争上岗。今年3月新一轮中层竞职轮岗突出体现了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该院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由竞职前的45岁降至42岁,其中正职的平均年龄由47岁降至43岁,部门助理的平均年龄由44岁降至28岁;中层干部中出现了6名法律硕士。学历层次的提升,为法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职级晋升长效机制。在市委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2008年起每两年组织一次职级晋升,实现了职级晋升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六年来共晋升正科级25人、副科级32人。职级晋升向基层倾斜,鼓励干警到基层工作,增加基层工作经历分值。突出实绩导向,对5年内受到省委、省政府以上综合表彰或荣立个人一等功以上,拟晋升副科的,报名时不受工作年限或任职时间长短的限制。

 

构建考核激励机制。修改完善《部门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奖惩办法》,根据全院争先创优目标,将审判绩效考评指标分解到部门,细化考评内容,增强考评的可操作性,确保年终考核结果及时性和争先创优目标实现。着力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切实把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结合起来。同时强化对聘用人员的考核管理,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将年终考核结果与其工资晋升逐一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