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执行法官的12封来信
作者:张云云 庄园 发布时间:2013-06-07 浏览次数:2223
2013年4月28日,武进法院执行局的陈志强法官收到了一封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来信。一张纸短短300字的信件,老陈却看了一遍又一遍,握住信纸的双手似乎都有些微微颤抖。仔细地将信纸叠好放进信封,他俯身打开办公桌最下方的抽屉,一沓信,12年,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带着几万公里外的期待来到了武进,不同的字迹、泛黄的纸张、质朴真诚的字字句句,把老陈的思绪带到了12年前的那个雨天。
2002年2月8日,老陈至今都记得那是一个下着阴冷小雨的冬日周五。像往常一样,刚刚上班的他翻看着自己的工作笔记,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就在这时,书记员小戴送来了一封来自湖南省武冈市的来信。信中,申请人小杨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2000年8月10日,正值壮年的小杨骑着自行车被一辆小货车撞伤,先后花去了近15000元的医疗费。2001年,该案经武进法院调解,达成了由小货车司机华某赔偿小杨12080元医疗费的调解协议。本也是清苦的打工人,希望通过辛勤劳动改善生活的小杨工作也丢了、身体也垮了,拖着残疾的身体,看着医院寄来的账单,命运把小杨逼上了悬崖。可就在小杨一筹莫展之际,小货车司机华某过得也同样艰辛。因为出了事故,老婆和他离了婚,女儿也跟着妈妈走了。没有房子、没有存款更没有了家庭的华某在拿出1000元补偿款后,决绝地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无奈之下,小杨向武进法院提出了强制执行的申请。
信的末尾,小杨这样写道,“我因家庭太贫困了,无法前来贵地办理手续。盼望你们为弱民做主,不胜感激。”饱含感情的笔触把薄薄的信纸都有些微微戳破,老陈似乎都感觉到了来信人小杨内心的焦灼、不安、愤懑与痛苦。12080,老陈将这个数字大大地写在了工作笔记的第一页页眉,重重地画上了两道线,而这一写,就整整写了12年。
2002年2月19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老陈就和同事一起来到了华某所在的武进区罗溪镇。在镇政府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华某的家。让老陈意外的是,春节刚过,华某就已经离家打工了。冷清的家里只有华某满头白发的老母在,操着一口含混的方言,华母反复说着“不在家不在家,不要来找了不要来找了”。无奈之下,老陈只得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无功而返。
2002年9月20日,小杨的求助信又一次寄到了老陈的手中。“我现在经济及其贫困,无法前来贵地。请你们同情与可怜一个外地打工仔的遭遇,拜托你们操心操劳,我是万分感激你们的。请你们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打工仔的生存权。”一边是无处可寻的华某,一边是急等援款的小杨,老陈的心理感觉分外的沉重。从冬天到夏天,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已经跑了不下10趟的华某家,一边做着华母的工作希望早日找到华某,一边加紧与村委方面的协调工作,积极走访华某的同乡邻里。
2003年1月11日,正值周末休息的老陈接到了华某邻居李大姐的电话,华某回来了!第一时间赶赴华某家,老陈第一次与华某说上了话。面对法官,当年才25岁的华某流下了男儿泪。哽咽着,华某倒出了心中的苦水。因为这起事故,好好的家没了,我现在才25岁啊,我不想人生就这么被毁掉啊!一旁的老陈不说话,只是安静地记着些什么。渐渐地,华某的话锋从谴责命运不公转向了对小杨的愧疚歉意,我对不起那位师傅,我知道他上有老下有小,我知道他伤得不轻,可是我现在真的没有钱还给他,但是我一定会还,我就是卖血卖肾也一定会把欠他的钱拿出来!一直沉默着的老陈,在这时开口了:小伙子,你有这样的心就是好样的!我们都知道你很不容易,我们可以想办法还。在老陈的苦口婆心下,华某答应分批次还清赔偿款。
2003年11月4日,华某把第一笔2000元的赔偿款交到了老陈的手中。当老陈按照小杨提供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告知其这个消息时,才发现所提供的号码已经停机。辗转着按照小杨的来信地址,老陈寄去了一封执行情况告知书。12月初,一位自称小杨嫂子的大姐联系上了老陈。原来伤愈的小杨已经在广州打工一年了,伤势恢复得不错,虽然日子过得还是很紧巴巴的,但也总是看到了希望。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小杨后,确认了相关地址,老陈将这第一笔2000元汇至广州。
2003年12月15日,小杨的信到了。“陈法官,汇款已经收到,真的十分感谢您!上回长途太贵,不想浪费您的电话费,我也没有好好谢谢您。2000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了,剩下的钱相信您一定能帮我要回来!新年快到了,祝您新年快乐!”
就这样,12年,12封信,12080元。当老陈再次翻看这些信件时,内心的各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打开自己的工作手册,虽然手册已经换了一本又一本,但12080这个数字却一直停留在第一页的页眉。拿起笔,像当初写下它一样重重地把它划掉,12年的心结终于解了,老陈深深地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