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由于年龄较小、身心不成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逆反心理倾向,极容易受到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很难遵守社会规范,甚至蔑视法律,易感情冲动,缺乏自控能力,因而走向犯罪道路。

 

据统计,2011年至今,宿城区法院共审结涉及未成年人案件90125人,适用缓刑4757人。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和寻衅滋事等犯罪。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点

 

1、犯罪主体低龄化。以前未成年人作案的高峰年龄以16-18岁居多,而近几年14-16岁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2、犯罪动机多为激情犯罪。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偏低,可塑性、模仿性较强,他们不仅模仿电影、小说、网络等具体情节,而且向社会上的成人模仿,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较少有预谋,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陷入犯罪的泥坑。

 

3、犯罪形式多为共同犯罪。一些未成年人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4、犯罪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了智能化、成熟化和作案手段多样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比较为严重。如今年57日宿迁市埠子镇一17岁少年因出售赃物认为收购废品的故意压低价格,遂怀恨在心,为教训废品站老板,竟将老板打死,随后防火焚尸。

 

5、犯罪主体上,辍学少年和单亲家庭的人数居多,流动人口子女也占有一定比例。

 

二、犯罪原因分析

 

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很多,但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根本性的原因主要有:
1
、家庭原因。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当,是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学校原因。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只把学生智力教育特别是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和老师工作成绩的标准。一些学校只注重文化学习、注重升学率,忽视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3、社会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抬头,经济收入差距加大,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及腐朽思想严重侵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传媒宣传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未成年人向往金钱物质,贪图享乐。

 

4、自身原因。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世界观尚未成型,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同时,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很容易被人拉拢、利用而意气用事,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法制宣传,推进素质教育。

 

要通过网络、电视、媒体、报纸等媒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青少年的宣传教育阵地。各级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切实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把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摆在首位,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教、图片、演说、实地教育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广大未成年人了解有关法律规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融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启迪青少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青少年,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青少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青少年。
  

 2、整治文化市场,净化社会环境。

 

不良文化市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级党委、政府、政法、综治、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以强大的合力,高压的态势,切实加强社会文化环境治理。

 

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应做到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非法经营的要坚决查处取缔,对无证经营的涉黄书摊应予以清除。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坚决取缔校园周边的歌舞厅、休闲厅、游戏厅、网吧、酒吧之类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娱乐场所,共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3、明确家长责任,强化家教功能。

 

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家长学校、典型示教等多种形式,教育和指导未成年人家长端正言行,克服不良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尽到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抚养义务,对待子女注意教育方法,克服放任不管、简单粗暴方式和无原则溺爱,及时教育和矫正子女不良行为,从小教育子女热爱劳动、勤俭朴素、不图虚荣、不贪便宜,养成善于自我控制的优良品德。

 

经常提醒子女有选择地读看影视节目和书刊,帮助子女在结朋交友过程中排除不良小群体的影响,积极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掌握了解子女在校内外的表现,发现苗头,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减少未成年的犯罪诱因。

 

4、未成年人,要从小好好学习,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做一个讲道德,有志向,懂规矩,讲卫生,爱学习的好孩子,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上到党委、政府下到每一个家庭都来关心、厚爱未成年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率下降问题,否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