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在人得实惠
作者:李双才 发布时间:2013-05-24 浏览次数:2185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曾多次强调指出,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所谓“实在干部”,就是那些思想求实、作风扎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为人诚实的干部,他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诚实正派、表里如一、默默奉献、不争名利、不计得失,这样的干部正是实现“强国梦”所需要的干部。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实在、老实”被附加上一些贬义色彩,在评价干部时,倘若说:这个人太实在,潜台词就是此人循规蹈矩、傻里傻气、脑瓜不活、没啥本事。这种偏见必须纠正。
实在是人朴实无华的本质展现,是为人处事的宝贵品质。如果说党性是一把尺子、品行是一个坐标,表率是一面旗帜,那么实在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修养。比如,当“亩产两万斤,丰收放卫星”这样的口号传到彭德怀元帅那里,他为了核实其真实性,亲自种了一分试验田,用最好的籽,精心施肥浇水,产量只达到90来斤,换算成亩产也只有900来斤。他用事实说话,极力反对浮夸。他求真务实的严谨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德国有这样一句谚语:“撑起家庭靠智慧,撑起社会靠实在”,正是靠着这种理念,德国制造赢得了全世界消费者的肯定和信赖,成为享誉世界的品牌。
用人是一种强有力的导向。是民心所向、事业之需。法院各级党组织要把对党和司法审判事业忠诚老实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方向,善于发现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实在干警,主动关爱他们、支持他们、宣传他们,使实干人有奔头、获彩头、尝甜头,让“当实在人,讲实在话,做实在事”蔚成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