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味觉
作者:王茂彬 发布时间:2013-05-23 浏览次数:2214
周日,几个本家兄弟相约要来看望我父亲。于是,一大早我和妻子就开始为弟兄们的小聚做准备了。
晨曦初露,我们踏着淡淡的露水,穿过一段田埂般的河堤。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庄后面的卖鱼场,矮矮的渔棚在成片吐翠的水杉林中,在含烟的垂柳旁,显得格外幽静,没有城市卖场的喧嚣,只有春水潮涨中的新通扬运河在清新的晨风中碧波荡漾。大伯见我们来了很高兴,寒暄着便提前扳罾起网了,渔网刚有点出水,河对岸树林中几只快活的白鹭从树梢上弹起,掠过渔网准备抢食,网底渐渐地露出水面,大小鱼儿在网里活蹦乱跳,白鹭也就趁机抢劫了,这大概就是它们在这里的生存之道吧。河风吹在脸上,温暖舒心,我们买了一条青鱼,称了几斤小鱼,迎着刚刚升起煦暖的阳光来到村里的小菜点。我们见样买了一些蔬菜、豆制品和肉之类的,卖肉的是邻村的媳妇,说还有一点猪油,商量着让我们一起买走,我和妻子都有些犹豫,因为我们都不怎么吃猪油,她见我们犹豫就出主意让我们买回去熬油渣吃。说起吃油渣,我记忆中还真的留有它的余香。
在童年的记忆里,吃油渣是件幸福的事,油渣让我儿时缺油少菜的肠胃得到空前的满足。那黄黄的脆脆的,咬起来喷香的油渣,曾是我记忆深处的美食。
记忆中的油渣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只有在逢年过节,家人生日办喜事或来了亲戚,才会熬些猪油。把白花花的板油或厚厚的肥猪肉切成块放在锅里,火一上来锅里发出吱吱的响声,那声音触动着儿时的味觉,猪油慢慢地溢出,熬出来的油也越来越多,油渣也在慢慢地成型,一股油香从厨房蔓延到四周的空气中,一缕缕直往鼻子里钻,惹人垂涎。
熬出来的油渣,母亲一般盛在一个盆子里,刚出锅的油渣非常的烫,没等油渣凉透,我会按捺不住抓一小把,小心地嚼着,那“嘎嘣嘎嘣”的酥脆声,如同现在孩子吃的小米锅巴,偶尔也会吃到炸得较轻的,能从中咬出一股喷香滚烫的猪油,让我得到一丝难得的吃肉感觉。
记忆中的油渣是用来为全家做美味佳肴的,炒青菜、炒白菜、烧萝卜,放一点油渣就有味得多,就是用开水加酱油和菜籽油冲的酱油汤,如果里面加一点猪油,那味道不知有多回味了,因为那时很少见到荤腥,有点猪油都是好的了。
忙碌了一上午,弟兄也都到齐了,妻子用油渣做了一道油渣葱花豆腐,本家弟兄们都说好吃,好久不曾吃到这道菜了。是呀!现在人们讲究的是要吃得科学,油渣也就很少有人问津了,即使偶尔吃到油渣炒白菜之类的菜,可是那早就不是儿时的味道了,那种美味,那种味觉永远不会再来,因为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