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日下午两时半,盐城亭湖区法院诚邀上级法院、盐城市城乡建设局、人社局、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交巡警支队、亭湖消费者协会等10多名知名人士,乘坐一辆大巴向设立在城区内的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城乡建设巡回法庭、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驶去,采取静中听、动中看的方式,诚请他们集思广益现场为巡回审判把脉,倾力打造最亮“司法品牌”。

 

亭湖区法院位于盐城主城区,每年诉诸该院的案件呈8%的速度上升。为了及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近年来,该院创新思维,先后在市建设局、市消协、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交巡警支队等部门设立了城乡建设、消费维权、医疗纠纷、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等五个专业化巡回法庭,借助党委政府和有关行政机关的支持,先后投入资金20余万元,在未设人民法庭的镇建立了28规范化固定巡回审判点,1个巡回审判工作站,截止20134月共巡回审理各类案件5747件,巡回审判率达42.6%。巡回审理案件的调解率为62.3%通过巡回审判密切了法院与行政机关、基层群众组织、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法院的理解和信任。

 

“不能满足当下,要着眼长远,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把巡回审判这一司法品牌做大做强”这是该院党组一班人形成的公识。如何做?做什么?院长邱晓虎断然拍板:诚邀上级法院、市区有关部门知名人士帮助把脉支招,让巡回审判这朵蓓蕾傲然绽放。因此,便有了本文开头所见到的场景。

 

应邀的知名人士不走马观花,通过听、看、问,各自分别发表了真知灼见。盐城市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苏省法院审判专家吴海龙首先开出了一剂良方:做好巡回审判工作,重在树立品牌意识,要下大气力去做。简言之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落实人员配备,强化物质保障,扎扎实实加以推进。同时要准确把握巡回审理的宽泛内涵,在推进巡回审判的空间、力量、程序和标准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拓展巡回审判的范围和内容,通过巡回审判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将涉诉纠纷化解在最基层,让百姓满意。

 

盐城市人社局劳动监察支队副支队长施建中提出的建议很中肯。他说,巡回审判是百姓喜爱的一项审判方式,要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就必须利用与人民群众比较近的优势,选择一些典型案件在村庄、社区、田间地头开庭并增大庭审的场次,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在庭审观看中学法、用法、守法。

 

盐城市公安局交巡支队副支队长刘杰认为,提高巡回庭审能力,是保证巡回审判质量的关键,法院要加大对法官庭审技能的培训,可由社会阅历丰富、做群众工作能力强、解决群众纠纷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向年轻法官传授技巧。在此同时,要加强与基层组织、基层群众的沟通协调,让年青法官熟知公序良俗、群众意愿、村规民约、公众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此全面增强他们化解各种复杂纠纷的能力。

 

还有不少提出要将巡回审判便民措施到位。专业化巡回法庭要公开巡回审判便民电话,建立巡回审判便民卡,张贴巡回审判公告等,使之巡回审判经常化、制度化。

 

各方人士集思广益,为巡回审判献策,如劲风吹拂一池春水。该院院长邱晓虎欣喜地说:我们要把这些“金点子”认真加以吸收,重新审视和修定巡回审判工作细则,并借助本土司法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盐城市劳动模范”原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负责人汪洋同志的先进事迹,同时运用《庭审实录》这块阵地,陆续推出巡回审判的经典案例,努力让巡回审判成为盐城百姓心中的司法品牌,成为盐城法院系统最靓丽的司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