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邳州法院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打防并举、全面维权”的工作方针,针对由于网络暴力文化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积极探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网犯罪的新途径,巧妙运用“三剂良方”防范化解青少年涉网犯罪,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预防为主,多方联动。在少年庭设立“青少年法制服务中心”,通过构建网络预防、法制教育、法律咨询三大平台,加强对青少年的德法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开展自护、心理、网络等方面教育;联合市人大、综治办、教育局,选派有资质及具备深厚法律功底的法官定期进入校园,广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行为能力;定时邀请中小学学生到庭观摩庭审,选取青少年人群中常发的典型涉网犯罪案例,让青少年学生旁听,以案说法,以生动的“现场教学”切实增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

 

惩治得当,宽严相济。规范未成年人涉网犯罪庭前社会调查机制,就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综合情况,使未成年被告人人格调查规范化、社会化,为庭审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引入心理矫治机制,组织心理辅导员辅助庭审,运用“圆桌审判”方式,将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及亲情感化相结合,使涉案青少年真正意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从而增强庭审教育效果;严格依照刑法规定,准确适用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对初犯、偶犯且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涉网犯罪的未成年人,在从轻、减轻判处的同时注意多适用缓刑,努力做到罚当其罪,充分发挥刑罚的惩罚和教育功能。

 

回访帮扶,延伸服务。加强回访帮教机制,积极挽救涉网犯罪青少年罪犯,向服刑未成年人赠送慰问品、法官与之谈心并提供法律咨询等常规项目,设置企业代表进行意向招工、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咨询等项目,帮助解决他们回归社会后的困惑;探索社区矫正制度,联合社区矫正机构制订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与社区矫正衔接工作,通过开设阳光家园,进行长期心理矫正,协调解决涉网犯罪青少年就业、就学问题,实现个性化、务实性、长效性帮教;为涉网犯罪未成年人建立个人档案,定期组织法官约谈,与法定代理人及所在单位、学校签定帮教协议,进行跟踪帮教,使审判与帮教不脱节,避免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