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做工作有理有据,而且通过司法确认书让我们吃了定心丸,真是比‘舅老爷’还‘灵光’!”56日上午,家住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平桥村的吴大爷接到法院司法确认书后,紧紧握住韩正熙法官的手连声称赞。

 

韩正熙法官是海安县法院派到平桥村的片区法官。今年3月,韩正熙到平桥村定期走访时,村委会周智华主任反映该村有一吴姓拆迁户,因家庭关系复杂导致拆迁协议长期无法达成,希望片区法官帮忙协调。韩正熙迅速向领导汇报,经过集体会商,一致认为应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积极做好工作。

 

325日上午,韩正熙在周智华主任的陪同下来到吴家,吴大爷对法官主动上门服务很是感谢,主动向法官介绍情况。吴大爷夫妇生有一个儿子,儿子与前妻育有一女;儿子前妻去世后,其再娶钱某为续室,钱某带来与他人所生一子,被接纳为家庭成员,孙子、孙女都已结婚生子,但户籍仍落在吴宅上。此次吴宅拆迁所能获得的75万元补偿款以及两处安置住宅,实际涉及四代人利益。然而,吴宅财产经过了复杂的历史变迁,既有祖产遗留,也有儿子前妻和续室的物化劳动,由此引发家庭成员之间在拆迁补偿款分配和合法面积享受上分歧较大,意见难以统一。

 

韩正熙边听边记录边思考,他很快意识到纠纷不仅涉及继承、添附等复杂的法律问题,又有政策层面因素,而且有些事实因历史久远无法查清,即便进入司法程序,法院很难短时间内作出裁决,势必影响拆迁工作顺利推进,支持、配合基层组织协调解决才是化解纠纷最经济有效的渠道。

 

 

“法院派片区法官协助村干部调解矛盾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将对照评估报告,依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思路供调解中参考,不知你们意下如何?”韩正熙至臻至善的话语赢得了吴家的认同,一家人都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此后,韩正熙协助村干部调解3次,但各方都对拆迁款分配存在一定差距,一直未能靠拢。韩正熙毫不气馁,深入走访群众和与当事人促膝谈心后获悉,基于海安风俗习惯和大家庭组成现状,拆迁后吴大爷夫妇与孙女共同生活可能性较大,而儿子、儿媳和继孙则会一起生活。韩正熙迅速调整思路,认识到纠纷处理宜粗不宜细,将补偿款具体到每个人头上反而不利于矛盾化解。他认真研读评估报告,对房产和装修物再次深入分析,提出吴大爷夫妇、孙女一方与儿子、儿媳、继孙一方以平均分配为原则再做酌情调剂的方案,村干部均表认同,各方当事人也初步接受。

 

55日,韩正熙协助村干部到当地人民调解委员展开第4次调解,经过一天集中和分头做工作,儿子、儿媳愿意从尊重老人出发做出一定让步,意见逐步趋向统一:吴大爷夫妇、孙女一方获补偿款38万元,儿子、儿媳和继孙分取37万元;安置房一方享受一套,房形选择和合法面积分摊上,按政策执行。在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下达成协议后,各方当事人又对对方可能反悔存有疑虑,久久不愿离开。  

 

韩正熙明白大家心态后,主动启动司法确认程序。56日接到各方当事人申请书后,海安法院按照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4195条相关规定,当即出具了司法确认书,于是出现了文前一幕。

 

据悉,吴家接到法院司法确认书后,当天下午与政府签订了房屋征收安置补偿协议。一起拆迁难题,终于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