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存在的力量
作者:曹胜 发布时间:2013-04-27 浏览次数:2043
《存在与时间》在自己的读书生涯中,是发生过深远作用的一本哲学著作。记得从理工科学院刚刚转到法学院学习时,一次与室友的争论行为规范和沟通理论的中的某个问题的时候,扯到哈贝马斯人类社会交往的预设问题,室友说,你过于崇尚后现代社会理论,如果你认真地阅读了一本哲学著作,就不会把人类社会的普遍存在简简单单的化约为某种行为结构,或者某种认识论下面的结论推倒,比如说存在主义虽然是一种思潮,但是他们的影响不仅仅是西方社会知识分子的抵抗运动的如火如荼,而且在哲学长河中的建树,并不局限于目前的影响力。后来开始不断注意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因为看这本书小有心得,后来做本科毕业论文(法学社会存在向度的自明)的时候,也从中汲取了主要营养。即便是在今天,这本书依旧摆在枕边,不停地翻阅。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于当下的中国的社会存在和法现象存在的不停思考,这本书也在不停地向我输送营养和给与启示。惭愧的是,至今对本书都只是一知半解。
本书以一种波澜壮阔、事无巨细之态向我们展现了海德格尔对于哲学的强大野心,以及对于哲学概念的重新定义(存在无法概念表达为例,个人认为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起源),对于后来雨后春笋般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语义学等甚至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萨特及其弟子在60、70年代的哲学和社会运动产生了深远意义,对于中国80年代的思想黄金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这些理由足以让学生时代的我痴迷于海德格尔,而今,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对于中国社会和法现象的实际存在,在海德格尔眼下取得了受益匪浅的解读,海德格尔对存在于时间的丰沛解读,在个人看来与中国的道家的概念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用马克思主义的语义表达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注重领悟和把捉存在、本真等,彻底地告别了主客二元结构的制约,而当今物理学泰斗霍金的“宇宙弦 ”关于宇宙存在的大胆构想,应证了海德格尔的远见卓识。在哲学界纷纷把目光投向东方哲学的今天,存在与时间,在早已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已经与东方哲学产生了微妙的碰撞,而且以著述的方式,对概念和认知进行了积极开拓。因此,在个人精神生活中,对书法和佛教文化有着强烈兴趣的人来说,存在与时间确实对于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世界观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自己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在思想和个人精神事件上与海德格尔及该书产生契合的根本原因。
正如每个哲学大家会亮出自己的哲学起点一样(康德的“真理”),海德格尔的起点是“存在”,庄子的起点是“道”,佛陀的起点是“佛”。康德的“真理”把我们带入了极度苛刻要求的道德体系,而庄子的“道”把我们带入了个人化悟道的山水之间,而佛陀的“佛”把我们带入了无穷尽的轮回之路,这些哲学集大成者确实把哲学理论付诸于哲学实践,并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今,哲学的学院化以及尚未总结的意识形态化,哲学已经无法通过政治权力组织发生的模式中,完成对社会产生普遍影响。而海德格尔真正的以一个哲学家的面孔,在哲学方法论上教导为学者,优化为学的研究工具,为厘清研究起点而披荆斩棘。
在1949年春天人们需要在国共之间作出选择的时候,马一浮、汤用彤、梁漱溟等近现代中国哲学巨匠毅然留守祖国大陆,结果是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消隐,而一些如文化骗子,却以大师之态,开宗立派,毫无羞愧之意。这似乎正印证了,存在与时间向我们指出的一样,存在的本质,或者说真理,正是以一种吊诡的面庞消隐在历史以及当下的存在当中,人们对于真理在握的欢庆还为时尚早。无论是哲学上的高山仰止抑或是实际上的卑微不足,存在就是存在,人类对于存在的主观评价抑或是价值取向,没有多少直接改变实际存在的能力,(正如那个磨镜片的哲学家斯宾若莎一样)。对于传统中国哲学和文化现象,本人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态对待着,但是时间的川流,时间改变了存在的面孔,即便如浩若星辰的理论著述,即便是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画,我们再也无法抵达作者或者当时人们的哲学存在状态,留给我们的文字或者绘画的表态,已经相当抽离了存在本身。而在那时的社会,人们还无法开发出,文字用于思考和哲学概括的能力。如同在近现代繁荣发达的哲学发展之中,时间与存在,系统详尽为我们提供认知和前进的路标。
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工作之后,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农村的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矛盾,即便是解决了一些矛盾纠纷,依旧可以感觉到,判决或者法律本身与农村社会实践,相去甚远。这些是什么造成的。我们进行概括,这是由于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是怎么形成和发挥作用的。由农村的土体集体所有,农村土体承包经营等制度决定。在社会存在和管理中,如何体现?又由,农村和城市二元的户籍及社会制度决定的,农民依附于土地,而教育、医疗、养老,社会共同服务等,又进行了区别对待。现在农民工流入城市,对于他们社会地位提升和社会公平发挥了什么作用,对于农村社会矛盾解决和缓和,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城市的生活成本,以及取得城市居民资格,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路径,农民工进城务工,基于生活压力以及子女教育的被迫选择。那么现在又有什么路径?现在,在江苏(本地)新农村建设以及乡镇集中建设,带来了什么?新农村和集中建设,带来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社会管理的便利,带来了医疗和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的差距缩小。但是社会矛盾并没有因此缓解和减少的原因又是什么?集中化和城市化,并没有一揽子解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以及农民的社员权旧框架内的问题。人口流动,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处于社会底线的人们,根本无法接受司法或者社会管理对于他们生活的摄入,因为他们可以预期的行为,对于法律和规则的遵守并不能对于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这只是一个简单而不严谨的推论,也不是存在的哲学体系存在性观察。但是如果用系统的存在哲学的方法论加以分析,那么对于认知者,确实有了深远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大言不惭地提供什么解决方案,也不会武断地就改变实存作出直接的干预努力。但是收获是什么,存在的概念的体系对于农村社会的深入洞悉和严谨的观察,不仅仅提供在思考、制定解决方案、调研方向的参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以一种历史的哲学状态(遮蔽在历史中的实存自明)提供对于农村社会存在的视察,对于价值判断、历史感悟等等关涉认知主体在个体存在向度向个体存在自身本真的努力和去蔽化,实现农村社会的社会存在的自明。
海德格尔教导我们,社会存在或者人类存在,并不仅仅视为经济结构的发生学意义上的命令或者决定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偶然性的历史在实存中的彰显,也不是通过依照历史的思路就可以发现隐藏在历史的背后贯穿一种形象或者一种主体历史全部的真理,而是我们或许可以对于某一种存在在人类社会存在范围内进行本真自明式的探索,或许这种探索受制于是以一种极其私人化的方式的局限。如果我们因为这种局限而选择退却,那么我们有可能陷于主客二元对立的泥潭。而实际上,来源于个体精神生活体悟和哲学观,可以适当帮助我们来弥合法现象的社会科学性质与个体主观价值和精神认同的差异,而以一种更加本真的方式,在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之间架起桥梁。
随着工作的开展,阅历的加深,在困惑和不解不断累积的个人社会生活中,哲学提供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工具,尤其像海德格尔这样哲学巨匠给我们打开的哲学世界一样。如果以一种功利的心态来询问,哲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海德格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想什么也没有,让我们直面的就是存在本身,没有任何附加,也没有任何束缚,海德格尔极其迫切的希望他自己的学生能够离开自己划定的范围。我们想应该这是他真实的想法。如果我们以某种改变实存的迫切需要的立场,去要求改变已经被先天赋予判断的存在努力,正如海德格尔身后的世界大战一样,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也诚如书法大家董其昌的污点留给人们的印象一样,并不影响我们感受董的哲学境界。如果哲学的影响,从哲学研究当中扩散出来,那么无论是在社会实践,或者个体生活,都会有着强大的介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