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日,苏州中院发布《苏州市涉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报告(20022012年度)》蓝皮书,这是省内首次涉外知识产权审判情况的专题发布。

 

据苏州中院民三庭朱劼纯庭长介绍, 2002-2012年,该院共受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261件。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案件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2009年以来呈现爆炸式增长,体现了知识产权制度在占领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二是案件类型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为主,三是境外当事人作为原告的案件占绝大多数,此类案件有243件,占93%。四是新类型案件、疑难案件不断出现。在审理计算机软件、涉化学、医药类专利纠纷中,需要借助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鉴定,审理难度较大,办案周期较长。五是国际知名企业维权能力强,诉讼积极性高。在涉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中,跨国软件巨头频繁出击,微软公司、西门子软件公司、参数技术公司等跨国软件巨头先后在苏州提起维权诉讼,案件数在著作权纠纷案件中所占比例超过40%。六是案件调解结案多,在审结的241件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中,调解、撤诉达68.5%,约占七成。

 

白皮书总结了苏州中院坚持能动司法,忠实履行法律职责,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为营造激励创新环境,构建公平竞争秩序,推动苏州创新型、开放型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苏州中院把平等保护作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总原则,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三审合一”,从程序和实体上进行全面、平等的司法保护,也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该院高度重视损害赔偿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重要作用,努力降低维权成本,确保权利人获得足够的损害赔偿。中院民三庭在今年初审结的一个侵害发明专利权案件中,经过调解,最终被告支付原告2200万元的天价补偿金。这是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补偿数额最高的案件。

 

面对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的发展,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所涉技术难题层出不穷的审判环境,该院在注重法官业务能力提升、强化精品意识的同时,建立完善相关审判制度,确保案件质量。该院在全市范围内选任了包括化学、医药、机械、电子等各领域32名技术专家,同时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聘请了多位法学教授,建立了“苏州市法院系统知识产权审判专家智库”,邀请专家直接参与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有效破解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事实认定的难题。十年来先后有鲁道夫公司商标、参数技术公司软件著作权、“番茄花园”案等一批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苏州科技城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评选发布基地”。

 

公正高效的作风也为苏州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赢得了国际赞誉。世界知名企业伊士曼柯达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Christopher Adams先生在案件审结后专程飞抵苏州,敬赠书有“司法为民、谱写新章、公正廉洁、苏州之光”的牌匾。微软公司系列案件圆满得以解决后,美国商业软件联盟(BSA)中国区主席向该院寄来亲笔信表达感谢和敬意。 去年11月,美国微软公司全球常务副总裁Brad Smith先生率微软公司高管代表团一行专程至苏州中院交流时表示:“苏州中院对知识产权高水平的司法保护,坚定了公司高层在苏州、在中国大陆扩大投资规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