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载,129日,南京锁金村一处路口,十多名身着制服的城管队员肃立围观占道经营的鱼摊,不一会儿,摊主便抵挡不住,匆忙撤摊。据知情人透露,以往城管队员在执法清理该路边占道做生意的部分摊贩时,小商小贩总是采取软磨硬扛来对抗城管队员执法,导致执法不成、占道经营尤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管队员的执法权威,助长了小商小贩违规占道经营的底气。其结果只能是造成了公共资源被极小数人破坏,公众享有的正当通行权被挤占,公众对此肯定有怨气。而南京城管通过围观的方式灵活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既没有强搬硬挪的粗暴行为,也没有喋喋不休的劝说责问,只是通过围观的力量让小商小贩停止占道行为,在此环境下,这种无声的执法行为何尝不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呢。

 

由此,笔者认为,作为人民法院在审理或执行案件时,也要创新工作方法,尤其在执行环节,要力避节日执行、农忙执行、夜间执行等,不要营造让被执行人过节不能回、农忙不能帮、晚上不敢住的紧张氛围,要通过发放告知书提醒、定期群发短信督促、带案随机下访协调等形式,让双方当事人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执行在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当然,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个别恶性案件,应该采取强制措施的也决不手软,必要时,对有能力履行且拒不履行的“老赖”,移交相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笔者有理由相信,围观的确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难解的问题在围观中化解、蒙冤受屈的人在围观中洗脱恶名、横行霸道的人在围观中遁影无形,让我们的围观带来更多的公正司法、更多的百姓理解、更多的社会信任,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司法的文明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