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日下午,刚考上博士的复旦大学研究生的黄洋经抢救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这个一直用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费用为母亲治病的年轻人永远不能继续走下去了,让闻者看者无不感概唏嘘。是什么让这个年轻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大众无法平复他们的心情,他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喝了同寝室内被投了毒的水。据新华社消息:16日上海公安局文保分局证实,黄洋同寝室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413日被警方带走,现已被刑事拘留,其作案动机仍在调查。

 

是蓄谋?还是误杀?无论哪一种,代价都是惨烈的:一个充满希望的年轻生命已然逝去,一个同样曾经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也许将面临铁窗,而有更多的人,他们忐忑的面对曾经的室友、同学,心中留下抹不去的阴影。这是个人的悲剧,同样是教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现在的家长们从很小开始就送自己的孩子们去参加各种兴趣辅导班,孩子们小小年纪便画得好泼墨山水、梅兰竹菊,弹得好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也许成就了画家“梵高”,钢琴神童“朗朗”或是更多更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多数学校更是把素质教育、学历教育摆在重中之重,在各种排名上大做文章。那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理念真的可以培养出健全的人吗?未必见得。出色的才华、优异的成绩掩盖不了现代教育下畸形的人格,自私、冷漠、空洞……精神上的苍白葬送了年青一代所肩负的希望与未来。

 

新华社评论中引用了北大教授钱理群的话: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沉默的哀悼再也挽回不了黄洋的生命,他一样也想不到自己在还未展开翅膀时便失去了飞翔的资格。逝者已去,足以敲响警钟。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我们的教育是否走偏了路?要成才,先成人。有才无德者,只会给社会带去更大的危害。教育之路,漫漫长兮,但教育的旗帜不可舍弃。黄洋事件也许只是极端个案,但其所掩盖的教育之痛需要大家共同“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