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法院:倾力打造“点子工程”
作者:王晓红 杨梅花 董涛 发布时间:2013-04-16 浏览次数:454
一条司法建议筑牢校园“安全堤”、一条司法建议促进全市金融秩序规范,一条司法建议助力化解涉保险行业纠纷,一条司法建议推动游乐设施专项检查,一条司法建议帮助把好道路施工安全关……近年来,徐州两级法院按照“立足岗位、服务实践、全员参与、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工作,倾力打造“点子工程”。
2009年,徐州中院在全省第一个出台办法,对司法建议的范围、程序、格式、督查等9个方面作出具体规范。4年里,共发出司法建议3000余条,九成以上得到回应采用,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用“内行的眼力”堵漏洞
一条司法建议
教育部回函改教材
好奇、好胜、模仿力强、易于冲动是孩子的天性。在铜山区某小学的一次《科学》课上,好动的小刚因操作不当,导致做实验的电池爆炸,紧挨着看热闹的同学小涛三根手指被炸飞。
办案法官通过调查,深层次剖析个案原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但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存在重学业轻德育的现象,法治安全宣传教育开展不够。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铜山法院向学校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加强在校生法制安全教育。学校收到司法建议后高度重视,从强化制度建设、校园管理、德育教育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
不仅如此,铜山法院还向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发出了《关于修改中小学教材保护中小学人身安全的司法建议》,并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函肯定。2012年5月,该建议被评为“第一届全国优秀司法建议”。
“通过司法建议使司法规范、引导、服务、监督、促进的作用得以从个案向社会层面辐射扩张,从而回应社会热点问题,促进行政部门规范执法,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徐州中院院长李后龙介绍。2009年初,该院制定《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若干意见》,密切关注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司法建议,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2年岁末,鼓楼区法院在审理一起交通事故案件时,发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路段施工未采取限制通行措施,施工单位未依法设置施工警示标志。案件审结后,该院及时向道路建设和管理机关发出“在道路设计、施工、建设中采取相应措施”的司法建议,并得到积极回应。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家住该路段附近的张大爷告诉记者:“自从施工单位来修复路况、安装隔离带及相关警示标语后,交通秩序规范了,没有再看到交通事故了。”
2010年以来,徐州两级法院每年都发送司法建议1000余条。这一条条司法建议,正是徐州法院“通过审理案件治标,通过司法建议治本”,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动体现。法官们运用自己的司法智慧延伸司法服务职能,为助推社会管理贡献着智慧力量。
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开方”
保险理赔案
调解结案攀升至七成
“建议你公司建立保险案例库。将争议较多的问题,分类归纳整理,在诉讼时参考同类案件”。去年初,云龙法院对近年来全市涉保险合同纠纷的案件进行调研,发现该类型案件中,保险公司因内部机制原因多单方拒绝调解,但单纯的判决往往引起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的对立情绪。为此,该院在精心“把脉”后开出多剂“良方”——构建诉调对接机制,建立专门的保险案件库等。2012年,云龙法院审理的涉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调解率从最初的30%提高到70%。
该做法同时得到了徐州市保险行业协会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保险业推广,全市理赔案件调解结案率有了大幅提升,百姓理赔速度因此变得越来越快。
记者了解到,除了发出个案司法建议,徐州法院更多地着眼于在某一时期、某类案件中发现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司法建议,并在不断实践中,开创了“类案建议”“行业建议”“综合建议”等多种类型的司法建议。
徐州中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张婉丽介绍说,为了避免司法建议“纸上谈兵”,减少行政机关对此产生的“告状”和“揭短”的误解,帮助建议单位准确掌握法律政策、消除矛盾纠纷隐患和强化办事程序规范管理,还结合行政案件的具体特点,形成了综合型、纠正型、善后型、预见型、延伸型等五类司法建议,促进了行政审判司法建议工作具有了“管理规范、类型齐全、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特点,全市两级法院行政审判庭每年30多件司法建议中,70%可以得到行政机关的积极回应。而全市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首长出庭率逐年攀升,行政机关的败诉率逐年下降。
柔性指点取得刚性效果
游乐设施伤童 引发全市大体检
2012年9月,徐州质监、海事、安监等部门分别对游乐设施、索滑道、游船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工作,对存有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确保全部持证上岗。这源于泉山区法院的一条司法建议。
泉山法院在受理辖区游乐场伤童案件中,发现2012年1-8月份,受理的案件比上两年的总和还多。为此,泉山法院深入辖区内游乐设施经营、管理单位,开展专题司法建议活动,受到责任部门的高度重视。
如何让受建议单位重视和采纳?如何扩大司法建议影响?徐州法院多措并举,努力让司法建议“不白提”。
提升质量。司法建议能否被重视、被采纳,关键在于把握问题准不准,分析问题透不透,提出问题实不实。为此,徐州法院在建议的内容上,更突出重点,对发出的每一份司法建议都注重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努力提高司法建议的质量,2012年,针对审判执行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市中院组织法官深入走访调研46人次。
强化管理。将司法建议工作规范化,对每一条建议都像办案一样全过程跟踪,精细化管理,是徐州法院对司法建议工作的新要求,这改变了司法建议工作以往自发、松散的状态。通过建立健全专门管理、归档入卷、表彰通报、规范格式、业务培训、加大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徐州法院的司法建议工作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加强互动。“只有沟通好了,才有利于受建议单位认同、接受,并将其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作为司法建议发送“大户”的行政庭庭长张婉丽表示。为此,徐州法院的每一条司法建议,都坚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发建议与作沟通并重,跟踪回访与听取反馈并重。
从“发出”到“回复”,从“回复”到“落实”,徐州法院的司法建议工作脚步越来越踏实,成效越来越显著。这一成效的取得,源自于徐州法院对司法建议功能定位认识的不断深化。“要从更广的层面上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言献策,力争让每一件司法建议真正转化为推动发展、优化管理、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牵引力和正能量。”对今后的司法建议工作,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后龙充满了信心与期待。